[实用新型]高散热的多层铝基覆铜板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30639.0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77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坤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聚美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18 | 分类号: | B32B15/18;B32B15/20;B32B15/04;B32B7/12;B32B33/00;B32B27/28;B32B27/06;B32B9/00;B32B9/04;B32B3/24;H05K1/03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曹丽敏 |
地址: | 528458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多层 铝基覆 铜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基覆铜板领域的高散热的多层铝基覆铜板,包括导电层和散热层,所述导电层的一端设有金属基板,金属基板的一端与导电层的一端贴合,金属基板的另一端安装有绝缘层,绝缘层与金属基板之间设有粘接层,所述绝缘层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传导热量的导热层,所述散热层的一端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金属基板与绝缘层靠近粘接层的一端均设有粘贴槽,通过粘接槽与粘接层的贴合,起到更稳固的粘贴效果,通过散热孔排出热量,一方面可使热量更快地从导热层传递至散热层,并通过散热孔发散出去,从而提高散热效率;通过粘贴槽使,金属基板和绝缘层与粘接层接触面积增大,能够提高金属基板和绝缘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整体结构更稳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基覆铜板领域,尤其是指高散热的多层铝基覆铜板。
背景技术
铝基覆铜板作为印制电路板制造中的基板材料,对印制电路板主要起互连导通、绝缘和支撑的作用,对电路中信号的传输速度、能量损失和特性阻抗等有很大的影响,印制电路板的性能、品质、制造中的加工性、制造水平、制造成本以及长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铝基覆铜板。
铝基覆铜板即铝基板,是原材料的一种,它是以电子玻纤布或其它增强材料浸以树脂、单一树脂等为绝缘粘接层,一面或双面覆以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被称为覆铜箔层压铝基板,简称为铝基覆铜板。
目前铝基板被广泛应用在LED照明板上,LED灯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基板的温度迅速上升,若不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就会因过热失效,导致LED的亮度和寿命下降。
因此,铝基板的散热性能十分重要。随着LED灯板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现有铝基板的结构单一,散热效果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高散热的多层铝基覆铜板,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高散热的多层铝基覆铜板,包括导电层和散热层,所述导电层的一端设有金属基板,金属基板的一端与导电层的一端贴合,金属基板的另一端安装有绝缘层,绝缘层与金属基板之间设有粘接层,通过粘接层使金属基板和绝缘层粘贴,所述绝缘层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传导热量的导热层,散热层置于导热层的一端,所述散热层的一端设有若干个散热孔,通过散热孔排出热量,使散热层起到散热效果,所述金属基板与绝缘层靠近粘接层的一端均设有粘贴槽,通过粘接槽与粘接层的贴合,起到更稳固的粘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层由铜箔构成,铜箔是一种阴质性电解材料,沉淀于电路板基底层上的一层薄的、连续的金属箔,作为导电体,它容易粘合于绝缘层,接受印刷保护层,同时铜箔具有低表面氧气特性,可以附着与各种不同基材,如金属,绝缘材料等,拥有较宽的温度使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基板由铝基板构成,铝基板是一种具有良好散热功能的金属基覆铜板,铝基板能够将热阻降至最低,使铝基板具有极好的热传导性能;与厚膜陶瓷电路相比,它的机械性能又极为优良;在电路设计方案中对热扩散进行极为有效的处理,从而降低模块运行温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功率密度和可靠性;减少散热器和其它硬件(包括热界面材料)的装配,缩小产品体积,降低硬件及装配成本;将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最优化组合;取代易碎的陶瓷基板,获得更好的机械耐久力。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层由热传导胶带构成,通过热传导胶带与导热层之间的粘接,能同时实现导热、绝缘和固定的功能,能有效减小设备的体积。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层由导热硅胶片构成,通过导热硅胶片有效提升热传递效率,同时还起到绝缘、减震和密封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层由石墨构成,通过石墨降低热阻,同时石墨散能平滑贴附在平面或弯曲的表面,通过不同的需求作任何形式的切割。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层、金属基板、粘接层、绝缘层、导热层和散热层由上自下层叠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聚美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聚美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30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磨除尘滤袋框架
- 下一篇:封闭式熔断器夹紧结构数据采集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