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45774.2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44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戴亨伟;张立鹏;林建;胡春波;林秀德;杨伟;张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47 | 分类号: | H01M50/147;H01M50/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6123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东坡大道欣旺达产业园1、2、3、1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其中,电池包括外壳、第一端子及电芯,外壳包括金属壳体及金属盖板;第一端子设于金属盖板上与金属盖板绝缘连接;电芯包括本体、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第一极耳电连接于第一端子,第二极耳连接于外壳的内壁,外壳凸出或凹陷形成第二端子。外壳可承担转接第二极耳与用于向外输出的第二端子的功能,能够简化电池结构,降低电池的机械内阻,简化装配步骤,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另外,第二端子可设置于外壳上的任意位置,可适应多种外接方式的需求;以及,外壳作为导电转接件,充放电过程中,电池产生的热量能够较为快速地传递至外部,载流温升较低,能够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需通过端子向外部供电,相关技术中,端子通常设置于电池的顶盖上,电芯与端子之间通过引脚进行转接,电池的机械内阻较大,结构复杂,装配步骤繁琐,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另外,端子的设置位置较为固定,无法适配不同的外接方式的需求;以及,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载流温升较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池,通过简化电池结构,能够降低电池的机械内阻,并且能够简化装配步骤,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适配多种外接方式的需求,此外,还能够降低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载流温升,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电池的电池模组。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外壳、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电芯,外壳包括金属壳体及金属盖板,所述金属壳体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金属盖板盖合于所述金属壳体具有开口的一端;第一端子设于所述金属盖板上与所述金属盖板绝缘连接;电芯容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电芯包括本体、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均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极耳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其中,所述外壳凸出或凹陷形成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用于对外通电。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置电芯的第二极耳连接于外壳的内壁,与外壳电连接,外壳凸出或凹陷形成第二端子,电池的外壳可承担转接第二极耳与用于向外输出的第二端子的功能,因此可省去引脚结构,从而简化电池结构,降低电池的机械内阻,简化装配步骤,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另外,电芯的第二极耳连接于外壳的内壁并与外壳电连接,第二端子可设置于外壳上的任意位置,可适应多种外接方式的需求;以及,外壳作为导电转接件,充放电过程中,电池产生的热量能够较为快速地传递至外部,载流温升较低,能够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底壁、两个侧壁及两个大面,两个所述侧壁及两个所述大面交替连接并围合成矩形,所述底壁连接于两个所述侧壁及两个所述大面的组合体的一端,所述金属盖板盖合于两个所述侧壁及两个所述大面的组合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子连接于所述金属盖板或所述侧壁或所述底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极耳朝向所述金属盖板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极耳连接于所述底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分布于所述金属盖板、所述侧壁、所述底壁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凸出形成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顶面及侧面,所述顶面和/或所述侧面凸出或凹陷形成加强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面凸出或凹陷形成所述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自所述侧面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延伸至所述侧面远离所述顶面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面凸出或凹陷形成所述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加强筋相互交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457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肉类加工废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农村污水模块化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