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古建筑宝顶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59958.4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75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杨跃敏;陶彬星;胡晨阳;汪盼;王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4D13/14;H02G13/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孙圣贵 |
地址: | 318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古 建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古建筑宝顶,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满足宝顶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的问题。一种仿古建筑宝顶,包括若干个钢管连接形成的支撑架和套设在支撑架上的金属套,所述金属套上端封闭,所述支撑架与金属套相固连,所述支撑架下端位于金属套下端开口处用于与屋顶相固连。本仿古建筑宝顶,大大减轻了重量,实现了宝顶的轻量化,从而降低塔吊的起重要求,使塔吊容易将宝顶吊至屋顶的安装处进行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古建筑宝顶。
背景技术
现有仿古建筑的屋顶上通常设置有宝顶,宝顶起到较好的装饰性以及减少雨水侵蚀保护屋顶的作用。
现有的仿古建筑宝顶通常采用预制混凝土的方式形成,使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灌注锚固形成实心的宝顶,然后采用吊装的方式进行搭接施工,对于大体积的宝顶来说,虽然现有预制混凝土的宝顶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强度,但大体积的宝顶整体重量重,这样对塔吊的起重要求较高,给塔吊起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仿古建筑宝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满足宝顶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仿古建筑宝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钢管连接形成的支撑架和套设在支撑架上的金属套,所述金属套上端封闭,所述支撑架与金属套相固连,所述支撑架下端位于金属套下端开口处用于与屋顶相固连。
若干个钢管连接形成的支撑架保证了支撑架整体的强度,支撑架设置在金属套内且两者相固连,支撑架下端与屋顶相固连保证了宝顶整体的强度,金属套套设在支撑架上,支撑架设置在金属套内后金属套内还具有空隙,这样相对于混凝土灌注锚固的实心宝顶大大减轻了重量,实现了宝顶的轻量化,从而降低塔吊的起重要求,使塔吊容易将宝顶吊至屋顶的安装处进行安装。
在上述的仿古建筑宝顶中,所述金属套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焊接的第一金属套、中间金属套和第二金属套,所述第一金属套、中间金属套和第二金属套均中空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套上端封闭,所述第一金属套、中间金属套和第二金属套均呈柱状,所述第二金属套的外径大于第一金属套的外径。第一金属套、中间金属套和第二金属套依次焊接保证了三者连接可靠,第一金属套、中间金属套和第二金属套均呈柱状,保证了结构强度的同时,使宝顶美观,第二金属套的外径大于第一金属套的外径,保证了宝顶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仿古建筑宝顶中,所述中间金属套的侧部内凹设置,所述中间金属套的凹陷处的周向具有环形凸起。中间金属套的侧部内凹设置,保证了宝顶的设计要求,环形凸起加强了中间金属套的强度,从而提高了宝顶整体的强度,中间金属套的侧部内凹设置,也使起吊过程中直接绑定在该处,便于捆绑。
在上述的仿古建筑宝顶中,所述第一金属套的外侧壁上具有向内凹入设置的加强腔。加强腔加强了第一金属套的强度,从而也加强了宝顶整体的强度,也使造型更加美观。
在上述的仿古建筑宝顶中,所述第一金属套、中间金属套和第二金属套均由铝合金制成。使第一金属套、中间金属套和第二金属套重量较轻,使宝顶整体重量轻,实现了轻量化。
在上述的仿古建筑宝顶中,若干个所述钢管部分横向设置,另一部分竖向设置,相邻竖向设置的钢管之间均连接有横向设置的钢管,每个横向设置的钢管均与金属套焊接,若干个竖向设置的钢管的下端位于金属套下端开口处,且竖向设置的钢管的下端固定有呈倾斜设置并用于与屋顶相固连的连接板。部分横向设置的钢管和另一部分竖向设置的钢管连接形成支撑架,使支撑架整体结构牢固,连接板倾斜设置,连接板固定在屋顶上更加牢靠,保证了支撑架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的仿古建筑宝顶中,所述连接板为镀锌铁板。连接板具有较好的防腐蚀作用,使连接板持久耐用,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599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