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痕装置及极片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73323.7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88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磊;廖如虎;魏静静;曾钢;蔡泉水;戴亚;陈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139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飞联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57 | 代理人: | 赵琳琳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生产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痕装置及极片生产系统,属于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其中,制痕装置包括振动机构和刀头。振动机构沿极片的厚度方向设置于极片具有活性物质层的一侧。刀头连接于振动机构,且刀头沿极片的宽度方向延伸,振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刀头沿极片的厚度方向振动并使刀头与极片接触,以在极片上形成刻痕。采用这种结构的制痕机构无需通过激光制痕技术对极片进行制痕,从而能够缓解极片在受到激光烧蚀后形成热影响区的现象,有利于减少极片在制痕过程中受到的损伤,进而能够有效提升极片的生产质量。此外,采用振动机构带动刀头对活性物质层进行震荡的方式对极片进行制痕能够有利于提升极片的制痕速度,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极片的制痕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痕装置及极片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环境污染小、功率密度大、使用寿命长、适应范围广、自放电系数小等突出的优点,是现今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的电池单体是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通过卷绕或者叠片等方式组装成电极组件(卷绕电芯或叠片电芯),之后装入壳体,再盖上端盖,最后注入电解液后得到的。
由于叠片电芯相对卷绕电芯存在高倍率、高能量密度的优点,并且叠片电芯还可根据不同需求制作成各种异型电池,因此,在行业内普遍采用叠片电芯制作电池。传统的叠片设备通常采用激光制痕技术对极片进行制痕,即通过激光光束高度聚集性产生的高温烧蚀极片的一侧的活性物质层,从而在极片的一侧形成刻痕,以便于对极片进行叠片,但是,采用这种制痕方式极容易导致极片的一侧的活性物质层在被激光烧蚀后会形成热影响区,且极容易对极片造成损伤,从而造成极片的生产质量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痕装置及极片生产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极片的生产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制痕装置,用于对极片制痕,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沿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活性物质层,所述制痕装置包括振动机构和刀头;所述振动机构沿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极片具有所述活性物质层的一侧;所述刀头连接于所述振动机构,且所述刀头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振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刀头沿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振动并使所述刀头与所述极片接触,以在所述极片上形成刻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振动机构设置在极片具有活性物质层的一侧,使得振动机构能够带动刀头沿极片的厚度方向对极片的活性物质层进行震荡和挤压,从而能够在活性物质层被挤压的位置形成刻痕,以满足叠片要求。采用这种结构的制痕机构无需通过激光制痕技术对极片进行制痕,从而能够缓解极片在受到激光烧蚀后形成热影响区的现象,有利于减少极片在制痕过程中受到的损伤,进而能够有效提升极片的生产质量。此外,采用振动机构带动刀头对活性物质层进行震荡的方式对极片进行制痕能够有利于提升极片的制痕速度,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极片的制痕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头被配置为沿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振动并与所述活性物质层接触,以减少或去除被挤压部位的所述活性物质层并形成所述刻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刀头对活性物质层进行震荡和挤压能够去除或减少对应位置的活性物质层,从而在极片的一侧形成刻痕,以便于对极片进行叠片处理,进而能够有效缓解极片在制痕过程中受到的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振动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刀头可拆卸地连接在振动机构上,以实现刀头的快速拆卸和更换,有利于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对刀头进行维修,且便于更换不同型号的刀头,以满足不同型号的极片的制造需求,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制痕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机构为超声换能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超声换能器作为振动机构带动刀头沿极片的厚度方向振动,以使振动机构能够带动刀头进行高频震荡,振动效果较好,从而使得刀头去除活性物质层的速度较快,进而有利于提升制痕装置对极片的制痕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733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集中存放及同步签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监理用激光测距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