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护罩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82486.1 | 申请日: | 202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06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韩耀东;林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袁榕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罩,用于罩设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支架组件、第二支架组件和无菌膜层。第一支架组件用于可拆卸连接于显示装置的顶端;第二支架组件用于可拆卸连接于显示装置的侧端;无菌膜层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上,并罩设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外侧。由于本保护罩的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是可拆卸连接于显示装置的顶端和侧端,因而其不需要在整个装置上额外增加驱动控制等功能,整个保护罩结构较为简单,造价成本较低;同时也能够适应于不同手术室内的显示装置的尺寸大小,整个保护罩的使用限制更小。并且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易于从显示装置的顶端和侧端取下,方便进行更换新,操作过程较为简单省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保护罩。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会在一些手术室中装配手术机器人,进而也会装配便于医生观察和操控的可触屏的显示装置。为了减少医生触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所带来的交叉感染,临床上往往使用保护罩对显示装置进行包裹。
为了便于医生观察和操作,需要减少无菌膜层的褶皱情况。现有技术中,会通过在显示装置的外周设置一圈封闭环形的电磁吸件,以将无菌膜层的四周卡紧并张紧,然而此种安装方式需要使得电磁吸件的尺寸与显示装置的尺寸相匹配,当不同手术室内的显示装置的尺寸大小不同时,则需要设置不同规格的电磁吸件,使得保护罩的使用环境较为受限;而且整个装置也由于涉及驱动控制等功能,结构较为复杂,造价成本较高;同时由于无菌膜层为一次性耗材,每次对其进行更换后再通过电磁吸件进行卡紧操作时,操作过程也较为繁琐且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保护罩的结构较为复杂、造价成本较高,使用环境较为受限,同时对无菌膜层的更换操作也较为繁琐且费时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保护罩。
一种保护罩,用于罩设显示装置,其包括:
第一支架组件,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用于可拆卸连接于显示装置的顶端;第二支架组件,所述第二支架组件用于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显示装置的侧端;无菌膜层,所述无菌膜层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架组件上,并罩设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包括第一上支架板和与其连接的第二上支架板,且所述第一上支架板和所述第二上支架板呈角度设置并能够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腔壁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的顶端卡接;所述无菌膜层粘接在所述第一上支架板和所述第二上支架板背离所述第一容置腔一侧的外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支架板抵接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壳壁,所述第二上支架板抵接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壳壁,其中,所述第一壳壁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壳壁背离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支架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上支架板沿所述第一上支架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支架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上支架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上支架板的间距为8-10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还包括转动轴,所述第一上支架板和所述第二上支架板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组件包括第一侧支架板和与其连接的第二侧支架板,且所述第一侧支架板和所述第二侧支架板呈角度设置并能够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腔壁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的侧端卡接;所述无菌膜层粘接在所述第一侧支架板和所述第二侧支架板背离所述第二容置腔一侧的外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支架板抵接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三壳壁,所述第二侧支架板抵接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壳壁,其中,所述第三壳壁与所述第一壳壁和所述第二壳壁呈角度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支架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侧支架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支架板的间距为8-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82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