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饰缝线槽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91618.7 | 申请日: | 202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72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姜彬彬;蒙钧;邓梦蝶;梁海峰;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宋波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线 汽车 | ||
1.一种内饰缝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饰(10);和
缝线凹槽(20),开于所述内饰(10)的正面,所述缝线凹槽(20)包括一体构成、并连通的起末端(30)、上下段(40)、弧形段(50),所述起末端(30)的内部尺寸大于所述上下段(40)的内部尺寸,所述弧形段(50)的内部尺寸大于所述上下段(40)的内部尺寸,用于缝线无堆积变形地固定于所述起末端(30)、所述上下段(40)、所述弧形段(50)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缝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段(40)包括:
上段(41),形成在所述内饰(10)的正面上部,并沿所述内饰(10)的长度方向布置;和
下段(42),形成在所述内饰(10)的正面下部,并沿所述内饰(10)的长度方向布置;
其中,所述上段(41)和所述下段(42)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缝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段(41)和所述下段(42)的结构一致;
所述下段(42)包括:
下段大面(42-1),所述下段大面(42-1)的中部为弧形凸起;
下段上面(42-2),形成于所述下段大面(42-1)的上方,所述下段上面(42-2)和所述下段大面(42-1)之间形成有上段上拔模角(42-3),所述下段上面(42-2)和所述内饰(10)的正面形成有上段上倒角(42-4);和
下段下面(42-5),形成于所述下段大面(42-1)的下方,所述下段下面(42-5)和所述下段大面(42-1)之间形成有下段下拔模角(42-6),所述下段下面(42-5)和所述内饰(10)的正面形成有下段下倒角(4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饰缝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段(41)和所述下段(42)的尺寸一致;
所述下段(42)的宽度为6mm~8mm;
所述下段(42)的深度为1mm~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缝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段(50)包括:
上弧段(51),形成在所述内饰(10)的正面外侧;和
下弧段(52),形成在所述内饰(10)的正面外侧;
其中,所述下弧段(52)和所述上弧段(51)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饰缝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弧段(51)和所述下弧段(52)的结构一致;
所述上弧段(51)包括:
上弧段大面(51-1),所述上弧段大面(51-1)的中部为弧形凸起;
上弧段上面(51-2),形成于所述上弧段大面(51-1)的上方,所述上弧段大面(51-1)和所述上弧段上面(51-2)之间形成有上弧段上拔模角(51-3),所述上弧段上面(51-2)和所述内饰(10)的正面形成有上弧段上倒角(51-4);和
上弧段下面(51-5),形成于所述上弧段大面(51-1)的下方,所述上弧段大面(51-1)和所述上弧段下面(51-5)之间形成有上弧段下拔模角(51-6),所述上弧段下面(51-5)和所述内饰(10)的正面形成有上弧段下倒角(5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饰缝线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弧段(51)和所述下弧段(52)的尺寸一致;
所述上弧段(51)的宽度为8mm~10mm;
所述上弧段(51)的深度为2mm~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916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床载式称重测围装置
- 下一篇:汽车排气系统压力损失测试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