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排气系统压力损失测试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91625.7 | 申请日: | 202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87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尚锦;刘淑玉;黄名宗;庞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L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宋波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排气 系统 压力 损失 测试 工装 | ||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压力损失测试工装包括三元催化器;三催前工装前端可分离地和三元催化器的后端连接,三催前工装的后端和测试设备连接,三催前工装的中部开有第一通孔,第一压力传感器底座安装于第一通孔,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于第一压力传感器底座;三催后工装后端可分离地和三元催化器前端连接,三催后工装的前端可分离地和排气消声器连接,三催后工装的中部开有第二通孔,第二压力传感器底座安装于第二通孔,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于第二压力传感器底座。通过增加可拆卸的三催前工装和三催后工装,并且三催前工装和三催后工装和各自对应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进行测试避免在每个车型上的三元催化器上都开口,因此节省试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排气系统压力测试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汽车排气系统压力损失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系统主要包括三元催化器和排气消声器。其中,三元催化器通常称为热端,排气消声器通常称为冷端。汽车排气系统主要作用除了降低内燃机排气噪声和减少废气排放外,还需保证较低的排气阻力,以便内燃机获得更大功率和消耗更少的燃料。
通常排气阻力用排气背压来表示和量化指标,分排气背压、热端背压和冷端背压。排气背压指三元催化器入口处P1气流压力与大气压力P3的差值,热端背压指三元催化器入口处P1气流压力与排气消声器入口处P2气流压力的差值,冷端背压指排气消声器入口处P2气流压力与大气压力P3的差值。
目前测量排气背压方法主要在三元催化器零件入口排气管道和排气消声器零件入口排气管道钻安装孔,然后焊接压力传感器底座,最后通过螺纹安装压力传感器。
该方式在测试排气背压前需改制安装孔和焊接底座,造成零件的破坏。由于国六三元催化器费用昂贵,如每个车型或零件方案都采用这种破坏零件的方法测试排气背压,势必会造成很大的试验费用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压力损失测试工装,包括三元催化器;三催前工装,所述三催前工装前端可分离地和所述三元催化器的后端连接,所述三催前工装的后端和测试设备连接,所述三催前工装的中部开有第一通孔,第一压力传感器底座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和所述三催前工装连通,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底座;三催后工装,所述三催后工装后端可分离地和所述三元催化器前端连接,所述三催后工装的前端可分离地和排气消声器连接,所述三催后工装的中部开有第二通孔,第二压力传感器底座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和所述三催后工装连通,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底座。
本申请的汽车排气系统压力损失测试工装包括三元催化器、三催前工装、三催后工装、测试设备、第一通孔、第一压力传感器底座、第一压力传感器、排气消声器、第二通孔、第二压力传感器底座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其中,三催前工装前端可分离地和三元催化器的后端连接,三催前工装的后端和测试设备连接,三催前工装的中部开有第一通孔,第一压力传感器底座安装于第一通孔,用于和三催前工装连通,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于第一压力传感器底座,三催后工装后端可分离地和三元催化器前端连接,三催后工装的前端可分离地和排气消声器连接,三催后工装的中部开有第二通孔,第二压力传感器底座安装于第二通孔,用于和三催后工装连通,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于第二压力传感器底座,通过增加可拆卸的三催前工装和三催后工装,并且三催前工装和三催后工装和各自对应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进行测试,避免了在每个车型上的三元催化器上都开口,因此节省了试验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元催化器包括:三催本体;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前端和所述三催本体的后端一体构成;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后端和所述三催本体的前端一体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916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饰缝线槽和汽车
- 下一篇:一种市政施工的绿化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