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马牙槎构造柱骨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00018.2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59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冲;王岭;蔡朝阳;张彦涛;袁磊;梁占厂;陈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68 | 分类号: | E04B2/68;E04B2/66;E04B2/02;E04B1/38;E04C5/03;E04C5/0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张洁洁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马牙槎 构造 骨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马牙槎构造柱骨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马牙槎构造柱边角凹槽处浇筑不密实,导致构造柱结构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钢筋笼、拉结筋、和导流板,钢筋笼包括多根竖向钢筋和多个箍筋,多个箍筋间隔分布在多根竖向钢筋的外侧,钢筋笼垂直固定在用于围成构造柱浇筑腔的左侧砌体与右侧砌体之间;拉结筋一端埋设在左侧砌体内,另一端埋设在右侧砌体内,拉结筋与钢筋笼固定连接;导流板设置在左侧砌体和右侧砌体上的马牙槎凹口处,导流板倾斜设置,导流板高的一端连接在钢筋笼上,低的一端伸至左侧砌体或右侧砌体上的马牙槎凹口内,导流板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能提高构造柱的结构强度,改善了建筑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马牙槎构造柱骨架。
背景技术
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墙体结构较长时,一般需设置构造柱,为使构造柱与墙体紧密连接,常在墙体上砌筑出马牙槎,在马牙槎处浇筑出构造柱。但现有技术中,马牙槎构造柱在浇筑时,内凹槎口处难以被混凝土填充密实,导致浇筑完成后出现蜂窝现象,构造柱强度较差,增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马牙槎构造柱骨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马牙槎构造柱边角凹槽处浇筑不密实,导致构造柱结构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马牙槎构造柱骨架,包括钢筋笼、拉结筋和导流板。
钢筋笼包括多根竖向钢筋和多个箍筋,多个箍筋间隔分布在多根竖向钢筋的外侧,钢筋笼垂直固定在用于围成构造柱浇筑腔的左侧砌体与右侧砌体之间;拉结筋有多根,拉结筋一端埋设在左侧砌体的砖缝内,另一端埋设在右侧砌体的砖缝内,拉结筋与钢筋笼固定连接;导流板设有多块,分别设置在左侧砌体和右侧砌体上的马牙槎凹口处,导流板倾斜设置,导流板高的一端连接在钢筋笼上,低的一端伸至左侧砌体或右侧砌体上的马牙槎凹口,内导流板上开设有通孔,且上下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导流板上的通孔交错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钢筋笼、拉结筋以及导流板组成构造柱的骨架结构,导流板倾斜设置,一端连接在钢筋笼上,另一端连接在马牙槎凹口底部,在混凝土向下浇筑的过程中,导流板将部分混凝土引导至马牙槎凹口处,上下方向上相邻两导流板上的通孔交错设置,混凝土下落时可通过导流板上的通孔流到下一导流板的板面上,保证每一层的导流板都能将一定量的混凝土引导至各马牙槎凹口处,底部的混凝土在向上累积的过程中,导流板再次将溢过通孔的混凝土沿导流板的倾斜方向引导至马牙槎凹口处,使马牙槎凹口处的混凝土填充密实,避免马牙槎凹口处混凝土填充不充分,防止混凝土凝固后出现蜂窝现象从而影响构造柱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拉结筋位于左侧砌体与右侧砌体形成的马牙槎凹口的底部,所述钢筋笼上在对应于马牙槎凹口的地方至少连接有一个箍筋,该处箍筋均位于马牙槎凹口底部的上方,所述导流板高的一端连接在马牙槎凹口处对应的箍筋上,低的一端连接在对应的马牙槎凹口处的拉结筋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钢筋笼上在对应于马牙槎凹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箍筋,拉结筋位于马牙槎凹口底部,导流板可设置在该处箍筋与拉结筋之间,便于导流板的安装,导流板的一端与箍筋连接,另一端与拉结筋连接,进一步加强了拉结筋与钢筋笼之间的连接,使该构造柱的钢筋骨架结构更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包括倾斜板和水平板,倾斜板上开设有通孔,上下方向上每相邻的两个倾斜板上的通孔交错设置,倾斜板上连接有第一扣合件,第一扣合件扣接在与马牙槎凹口位置相对应的箍筋上,水平板上连接有第二扣合件,所述拉结筋位于马牙槎凹口内的部分外露,第二扣合件扣接在对应的马牙槎凹口底部露出的拉结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000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