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硅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05978.8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7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严昭江;严俊绮;刘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圣图凝德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林怡妏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四基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硅 电路 | ||
1.可控硅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控制电路的MCU芯片U1、用于触发控制可控硅的导通的过零检测电路、用于功率高低切换的控制电路,所述MCU芯片U1的RELAY端口、BAT端口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高功率控制电路和可控硅控制电路;
所述高功率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RELAY1,所述继电器RELAY1的线圈一端接入+12V电源并和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RELAY1的线圈另一端共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9、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公共接地,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MCU芯片U1的RELAY端口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所述可控硅控制电路包括可控硅BT1,所述可控硅BT1的阳极分别与电阻R6、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继电器RELAY1的开关一端连接,且与过零检测电路的ACL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IC3控制端的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IC3控制端的另一端与可控硅BT1的触发极连接,所述可控硅BT1的触发极与阴极之间接入有电阻R8,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HEAT_L端口以及可控硅BT1的阴极连接;
所述光电耦合器IC3接收端的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入+5V电源,所述光电耦合器IC3接收端的另一端与MCU芯片U1的BAT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硅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与ACN端与HEAT_N端口电性连接,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ACL端的市电经过HEAT_L端口再到HEAT_N端口,形成回路,所述MCU芯片U1的RA1/SDO端与过零检测电路的ZERO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硅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2,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发光二极管的一端为ACN端,ACN端接入市电,且ACN端与二极管D1、光电耦合器U2、电阻R2、电阻R1共同构成回路,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光电三极管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3、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入+5V电源,电阻R4的另一端与MCU芯片U1的RA1/SDO端以及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U2的光电三极管另一端公共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控硅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CU芯片U1采用CMS79FT623型号单片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硅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U2采用PC817型号的光电耦合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硅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IC3采用的型号为MOC30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圣图凝德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圣图凝德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0597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减速机的法兰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安全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