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工作站传输瓶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08135.3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14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梁德利;赵起超;蒋再伟;孙平;郝鸿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维海容(青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1/30 | 分类号: | B65G51/30;B65G5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于晶晶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工作站 传输 接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工作站传输瓶接收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接收箱体,其用于接收传输瓶,接收箱体顶部与气动传输管连接;接收腔体,其设置在箱体中且顶部与气动传输管连通;以及缓存腔体,其设置在接收箱体一侧且与接收腔体连通;接收腔体的底部为倾斜面,倾斜面靠近缓存腔体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以使传输瓶从接收腔体中翻转至缓存腔体中;通过设置倾斜面和缓存腔体,使得下落到接收腔体中的传输瓶在倾斜面的作用下翻转至缓存腔体中,使得后续下落的传输瓶不会直接砸落到前面的传输瓶上,从而不容易对传输瓶造成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传输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气动工作站传输瓶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是集合先进的现代通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楼宇内的各个单元通过多条专用管道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全面解决了楼宇内的物流自动配送问题,广泛应用于医疗、铸造业、冶炼、食品加工、商业楼宇等领域。
现有的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包括用于对传输瓶接收的接收装置,对于现有的接收装置,如果接收人员没有及时的取出接收装置接收到的传输瓶,后续接收的传输瓶会直接砸在前面的传输瓶上,这极易对传输瓶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工作站传输瓶接收装置,其通过设置倾斜面和缓存腔体,使得下落到接收腔体中的传输瓶在倾斜面的作用下翻转至缓存腔体中,使得后续下落的传输瓶不会直接砸落到前面的传输瓶上,从而不容易对传输瓶造成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工作站传输瓶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箱体,其用于接收传输瓶,接收箱体顶部与气动传输管连接;
接收腔体,其设置在箱体中且顶部与气动传输管连通;
以及缓存腔体,其设置在接收箱体一侧且与接收腔体连通;
接收腔体的底部为倾斜面,倾斜面靠近缓存腔体一侧向下倾斜设置以使传输瓶从接收腔体中翻转至缓存腔体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倾斜面和缓存腔体,使得下落到接收腔体中的传输瓶在倾斜面的作用下翻转至缓存腔体中,使得后续下落的传输瓶不会直接砸落到前面的传输瓶上,从而不容易对传输瓶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存腔体的底部设置为斜面,斜面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斜面的一长侧边贴近接收腔体,斜面用于接收翻转入缓存腔体的传输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斜面,使得翻转至缓存腔体中的传输瓶能够在斜面的作用下滚动到斜面的倾斜低端,使得后续翻转至缓存腔体中的传输瓶不会直接砸在前面的传输瓶上,从而使得传输瓶更加不容易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收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贴合在倾斜面上的缓冲垫,缓冲垫与倾斜面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冲垫,能够对下落的传输瓶进行缓冲,降低传输瓶砸落到接收腔体中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收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贴合在斜面上的缓冲垫,缓冲垫与斜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收箱体一侧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传输瓶的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架能够对传输瓶进行存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其设置有两个,两支撑杆水平且靠近接收箱一端固定在接收箱上;
限位杆,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支撑杆远离接收箱一端,限位杆远离支撑杆一端向上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限位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维海容(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三维海容(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08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韧性抗老化导电胶及其制备装置
- 下一篇:内衬管扩管翻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