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18691.9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88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晟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4 | 分类号: | G08G1/04;E01F11/00;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交通 用地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挡板,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位于挡板的外侧,所述挡板的顶部嵌合安装有防护盖,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防护壳,且防护壳位于挡板的内侧,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防护壳的内侧壁均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顶端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壳的顶部开设有密封盖。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密封条可将密封盖与防护壳连接处密封,通过密封盖与防护壳可对红外传感器进行保护,通过第二缓冲弹簧可使得防护板具有缓冲效果,通过防护板可对红外传感器进行保护,使得地埋式传感器在使用时不容易损坏,从而提高地埋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慧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
背景技术
智慧交通的前身是智能交通,ITS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提出的理念,到了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高新IT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提供实时交通数据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大量使用了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智慧交通的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在智慧交通使用时需要用到地埋式传感器,但是现有的地埋式传感器在使用时依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现有技术中地埋式传感器存在的缺陷是:
现有的地埋式传感器在使用时,大多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地埋式传感器的进行很好的保护,使得地埋式传感器在使用时容易损坏,导致地埋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交通用地埋式传感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挡板,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位于挡板的外侧,所述挡板的顶部嵌合安装有防护盖;
所述底座顶部安装有防护壳,且防护壳位于挡板的内侧,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防护壳的内侧壁均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顶端连接有防护板,且防护板位于红外传感器的外侧,所述防护壳的顶部开设有密封盖。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束线管,且束线管贯穿在防护壳的内部,所述挡板的内侧壁均安装有第一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内底壁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安装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顶部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防护玻璃,所述密封盖的底部安装有嵌合板,且嵌合板嵌合在限位槽的内侧,所述嵌合板的外壁安装有第二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防护玻璃,所述防护盖的底部安有嵌合杆,且嵌合杆嵌合在支撑柱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板,且限位板嵌合在挡板的内侧,所述限位板的外壁安有第三密封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密封条可将密封盖与防护壳连接处密封,通过密封盖与防护壳可对红外传感器进行保护,通过第二缓冲弹簧可使得防护板具有缓冲效果,通过防护板可对红外传感器进行保护,使得地埋式传感器在使用时不容易损坏,从而提高地埋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板嵌合在挡板的内侧,通过嵌合杆嵌合在支撑柱的内侧,再通过嵌合板嵌合在限位槽的内侧,方便工作人员将防护盖与密封盖拆卸下,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内部的红外传感器进行拆卸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晟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晟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186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