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口腔后牙树脂桩核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40802.6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72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曹灿;唐晓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C13/087 | 分类号: | A61C13/087;A61C13/15 |
代理公司: | 徐州拉沃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55 | 代理人: | 刘甜甜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口腔 后牙 树脂 成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口腔后牙树脂桩核成型装置,包括成型主体和握持杆,成型主体采用上窄下宽的圆台结构,其内部为朝下开口的填充内腔,以供桩核成型材料填充,且能够罩住需要桩核堆砌的牙位;握持杆设置在成型主体的上表面,以供握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桩核成型装置,在后牙桩核堆砌过程中,通过在桩核树脂水门汀固化前完成成型,经过化学/光固化后形成6°汇聚角度形态的规则的外形形态,减少了后期调改的时间,提高了后期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牙齿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口腔后牙树脂桩核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牙齿根管治疗后需要借助树脂桩核及全冠修复体恢复形态。树脂桩核堆砌、调改后的形态对于修复效果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树脂桩核砌后形态不规则,需要大量的临床时间调改。同时不规则的树脂桩核影响后期修复效果。个别情况下树脂材料会粘接到邻接牙齿上,不便于清洁。因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口腔后牙树脂桩核成型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后期磨改、增减等不必要的临床操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口腔后牙树脂桩核成型装置,通过规范化预备体形态的桩核,减少了临床椅旁调改时间,同时有助于后期修复体设计、制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口腔后牙树脂桩核成型装置,包括成型主体和握持杆,成型主体采用上窄下宽的圆台结构,其内部为朝下开口的填充内腔,以供桩核成型材料填充,且能够罩住需要桩核堆砌的牙位;握持杆设置在成型主体的上表面,以供握持。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主体内部填充内腔的侧壁相对于虚拟中心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6°,使得桩核成型材料固化后形态为具有6°汇聚角度的规则形态。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主体采用透明材质,使得填充在填充内腔内部的桩核成型材料通过光固化成型。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桩核成型装置,在后牙桩核堆砌过程中,通过在桩核树脂水门汀固化前完成成型,经过化学/光固化后形成6°汇聚角度形态的规则的外形形态,减少了后期调改的时间,提高了后期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桩核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成型主体,2-握持杆,3-填充内腔,4-根管,5-纤维桩,6-桩核树脂水门汀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新型口腔后牙树脂桩核成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成型主体1和握持杆2,成型主体1采用透明材质;成型主体1采用上窄下宽的圆台结构,其内部为朝下开口的填充内腔3,以供桩核成型材料填充,且能够罩住需要桩核堆砌的牙位;握持杆2设置在成型主体1的上表面,以供握持。在本实施例中,成型主体1内部填充内腔3的侧壁相对于虚拟中心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6°,使得桩核成型材料固化后形态为具有6°汇聚角度的规则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根管治疗后的牙齿经过常规桩核预备及试桩操作后,在根管4内及残余牙体组织注入部分桩核树脂水门汀材料6,将纤维桩5插入根管内。医生手持握持杆2,将剩余的桩核树脂水门汀材料打入成型主体1内部;将含有桩核树脂水门汀的成型主体1置于需要桩核堆砌的牙位,使上述两部分树脂水门汀材料融合;经过彻底化学/光固化后,形成形态规则后牙树脂桩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408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口腔吸引辅助拉勾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渣重熔的电极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