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缓冲防砸棚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52840.3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00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高健;韩友强;姚元朝;崔秀生;毛国盛;李振凯;汤传龙;魏佳;姚丛奎;梁少鹏;陈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兴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缓冲 防砸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缓冲防砸棚,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支撑短柱、支撑框架单元、第一连接支撑牛腿、既有支撑柱、缓冲弹簧、第二连接支撑牛腿和侧向遮挡板;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通过支撑短柱连接,第二防护板与支撑框架单元顶部竖向滑动连接,缓冲弹簧与第二防护板和支撑框架单元顶部连接,支撑框架单元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支撑牛腿和第二连接支撑牛腿与既有支撑柱卡设连接,第一连接支撑牛腿和第二连接支撑牛腿与既有支撑柱通过化学锚栓连接,第二防护板与第一连接支撑牛腿竖向滑动连接,支撑框架单元两侧设置有侧向遮挡板;本实用新型使得防砸棚的安装更加稳固,顶部设置缓冲弹簧,提高了防砸棚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缓冲防砸棚。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防砸棚大部分与脚手架同步搭设,其底部与地面固定,或者仅通过与脚手架连接进行固定,其顶部仅设置有木板或者钢板;现有防砸棚存在如下缺点:第一是固定方式单一,不稳固;第二是固定不便,不易拆除;第三是易出现松动,存在安全隐患;第四是不美观,容易产生多余的建筑垃圾,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绿色施工的推进;第五是顶部铺设不严密,易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缓冲防砸棚,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防砸棚的安装更加牢固,减少安全隐患;如何使防砸棚顶部形成缓冲结构,从而抵消部分因重物落在第一防护板上带来的重力,提高第二防护板和第一防护板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防砸棚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缓冲防砸棚,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支撑短柱、支撑框架单元、第一连接支撑牛腿、化学锚栓、既有支撑柱、缓冲弹簧、第二连接支撑牛腿和侧向遮挡板;既有支撑柱是指楼体结构的竖向柱。
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通过支撑短柱连接,第二防护板与支撑框架单元顶部竖向滑动连接,缓冲弹簧与第二防护板和支撑框架单元顶部连接,支撑框架单元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支撑牛腿和第二连接支撑牛腿与既有支撑柱卡设连接,第一连接支撑牛腿和第二连接支撑牛腿与既有支撑柱通过化学锚栓连接,第二防护板与第一连接支撑牛腿竖向滑动连接,支撑框架单元两侧设置有侧向遮挡板;
支撑框架单元包括竖向可伸缩柱、横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剪力撑、底部垫板、固定锚钉;横向支撑杆和纵向支撑杆垂直连接呈第一矩形框架结构,横向支撑杆与竖向可伸缩柱垂直连接呈第二矩形框架结构,第一矩形框架结构两侧与一对第二矩形框架结构顶部垂直连接,第二矩形框架结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部垫板,第二矩形框架结构远离既有支撑柱一端的底部垫板通过固定锚钉与地面连接,第二矩形框架结构的外端面与剪力撑固定连接,第二矩形框架与剪力撑之间设置有侧向遮挡板;第一矩形框架结构一端与第一连接支撑牛腿连接,第二矩形框架结构一端与第二连接支撑牛腿连接;
第一连接支撑牛腿和第二连接支撑牛腿均包括连接卡板、底部支撑板、边部卡板、滑块和固定单元;连接卡板两侧与边部卡板垂直连接,其下端面与底部支撑板固定连接,底部支撑板上设置有一对底部滑槽,底部滑槽上设置有滑块,滑块通过固定单元限定位置;连接卡板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限位卡槽,第一矩形框架结构的横向支撑杆通过限位卡槽与连接卡板竖向滑动连接。
进一步,第二防护板上设置有滑动凹槽和贯穿孔,第二防护板靠近既有支撑柱的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动凹槽,第二防护板两侧对称分布有多个贯穿孔,贯穿孔与竖向可伸缩柱相匹配。
进一步,滑动凹槽的宽度与第一连接支撑牛腿的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缓冲弹簧设置在第一矩形框架结构与第二防护板之间,并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二防护板的下端面和第一矩形框架结构的横向支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固定单元包括沉头螺杆和定位螺母,沉头螺杆穿过底部滑槽,并通过定位螺母锁紧,限定固定单元在底部滑槽上滑动。
进一步,定位螺母为蝶形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528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高压PT柜安装固定底座
- 下一篇:一种食品检测用液体食品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