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力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63455.9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78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杰;赵悦;何小花;陶安;俞华锋;贾献林;姜贞强;李炜;王永发;於刚节;杨玉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1/50 | 分类号: | B63B21/50;B63B21/27;B63B21/2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力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力锚结构,包括开口向下的筒状吸力锚主体、位于吸力锚主体外壁两侧的圆弧板以及设置于吸力锚主体顶面的排水阀和锚固件;圆弧板的凸面向外且壁面光滑,凹面向内且表面粗糙;圆弧板的底部与吸力锚主体转动连接且内凹面上铰接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与吸力锚主体铰接,从而圆弧板可相对吸力锚主体收拢或张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整体具有构造简单、受力合理、贯入阻力低、承载性能高和施工简易等特点,可实现海洋工程结构的可靠锚固,适用于大规划开发深远海资源的应用场景。并能够快速安装且可收回利用,有效节约漂浮式基础的建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和海洋工程结构的基础锚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深远海洋工程的吸力锚结构。
背景技术
化石能源枯竭和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人类社会共识。目前,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高、不占用土地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的特点,是全球风电发展的最新前沿,在新的发展时期海上风电的开发逐渐从近海向深远海迈进。我国深远海区不仅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还储备着巨量的矿产和油气资源,对深水区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深远海工程因其水深较大,传统的单桩和导管架等固定式基础将不再适用,以吸力式筒型结构和锚链组成的漂浮式基础将成为首选。深远海环境恶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吸力锚结构面临着下沉贯入阻力过大、在位服役承载性能不足和回收拔出困难等诸多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低贯入阻力高承载性能的吸力锚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力锚结构,包括开口向下的筒状吸力锚主体、位于所述吸力锚主体外壁两侧的圆弧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吸力锚主体顶面的排水阀和锚固件;所述圆弧板的凸面向外且壁面光滑,凹面向内且表面粗糙;所述圆弧板的底部与所述吸力锚主体转动连接且内凹面上铰接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力锚主体铰接,从而所述圆弧板可相对所述吸力锚主体收拢或张开。
进一步的,每块所述圆弧板上设有两根并排设置的所述连杆。
进一步的,每块所述圆弧板上还设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第一套管和一对活动钢栓;所述第一套管固定在所述圆弧板上且位于两所述连杆之间,所述活动钢栓的内端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管端部内且外端头穿入邻接的所述连杆的端部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活动钢栓受力后可向内脱出所述连杆使所述圆弧板失去与所述连杆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漏斗形,自然状态下所述活动钢栓的内端头止于所述限位件的大开口端内,受力后所述活动钢栓的内端头向所述限位件的小开口端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缆绳,所述缆绳分别连接所述活动钢栓的内端头并汇聚一处后从所述第一套管内伸出并固定在所述吸力锚主体顶部的缆绳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机构还包括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管的中间位置,所述缆绳通过所述第二套管引出。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板的内凹面上还设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套管上方且所述缆绳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板的形状从下往上逐渐趋近平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63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降桌
- 下一篇:一种带永磁直流无刷电机的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