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折叠屏移动设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310097.2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80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彬;蒋文楷;潘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文楷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武汉谦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1 | 代理人: | 王力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折叠 移动 设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折叠屏移动设备结构,包括移动设备主体,移动设备主体的上表面设有可双面成像的柔性折叠屏,折叠屏的可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之间设有可弯折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可于弯折区域处相对于第二显示区域进行翻转折叠。通过在移动设备主体上设置双面显示的折叠屏,可以在折叠时仅使用第一显示区域的正面成像显示,有效降低了能耗,并在展开时通过第一显示区域的反面和第二显示区域的正面成像显示,扩展了屏幕的显示面积,并且通过屏幕的双面复用,大大降低了整个移动设备结构的厚度,增强了移动设备的便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折叠屏移动设备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折叠屏设备,多数为内折、外折,其中内折款多数具有内、外两块屏幕,两块屏幕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同时使用,且屏幕数量多能耗更高、成本更高;移动设备折叠的两个部分厚度接近,折叠状态厚度约有展开状态下两个设备本体的厚度,而日常接打电话等轻度操作时无需展开设备,屏幕使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折叠屏移动设备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折叠屏移动设备结构,包括移动设备主体,所述移动设备主体的上表面设有可双面成像的柔性折叠屏,所述折叠屏的可成像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之间设有弯折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可于弯折区域处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进行翻转折叠,且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叠合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上方,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正面成像显示,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反面和第二显示区域的正面成像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折叠屏移动设备结构,通过在所述移动设备主体上设置双面显示的折叠屏,可以在折叠时使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正面成像显示,有效降低了能耗,并在展开时通过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反面和第二显示区域的正面成像显示,扩展了屏幕的显示面积,并且通过屏幕的双面复用,大大降低了整个移动设备结构的厚度,增强了移动设备的便携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的新型折叠屏移动设备结构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设置在所述移动设备主体背面及第一显示区域的上表面,且所述保护壳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远离所述弯折部一侧转动连接,当所述保护壳折叠至覆盖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正面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均熄灭,当所述保护壳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展开时,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正面成像显示,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展开时,所述保护壳覆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正面,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反面和第二显示区域的正面成像显示。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保护壳,这样当折叠状态时可以起到对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保护作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正面成像显示,当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展开时,所述保护壳保持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正面,可以充当第一显示区域反面显示图像时的黑色背景,同样也是对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正面覆盖有一层用于保护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透明硬质保护层,且所述硬质保护层位于所述保护壳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之间。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硬质保护层,可以对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起到进一步的保护作用,并且硬质透明保护层不影响用户查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的内容,同时可对用户展开触控操作第一显示区域反面时提供一定的支撑。
进一步:所述硬质保护层为钢化玻璃层。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钢化玻璃层结构强度大,透光性好,并且价格便宜。
进一步: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及所述硬质保护层的边缘外周设置有用于保护的边框,所述边框与所述弯折部上下端一体成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文楷,未经蒋文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100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