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临时存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311347.4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23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常俊杰;娄助军;张杨俊;张春华;陈学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6 | 分类号: | B65G47/2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唐利群 |
地址: | 40226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时 存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临时存放装置,包括升降机,还包括称重台和连接在升降机输出端的两条转移输送线,两条转移输送线互相平行,转移输送线设置在用于传送产品的辊筒输送线的相邻辊筒之间,转移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辊筒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垂直,称重台设置在两条转移输送线之间。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体积大重量大的产品进行转移后称重存在的转移动作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时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产品打包完成后即可入库,但在针对需要对产品的重量进行质量把关时,需要在打包完成后或者某个工序完成后对产品重量进行检查,但是有些生产线上并未设置对产品进行称重的工序,导致对产品进行称重时不得不借助人力或者借助机械手或者借助叉车将产品放入到称重台上,然后再借助人力或机械手或叉车将产品送回,对于重量小体积小的产品的称重实现方式较为方便,但是对于重量大体积大的产品,比如打包好的铜管,长宽高约为6m*0.6m*0.5m,重量1吨左右,人工或机械手一般是没办法对其进行转移的,必须采用行车或叉车或者其他能够转移重物的设备进行转移,这种转移方式增加了转移需要配置的设备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临时存放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体积大重量大的产品进行转移后称重存在的转移动作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临时存放装置,包括升降机,还包括称重台和连接在升降机输出端的两条转移输送线,两条转移输送线互相平行,转移输送线设置在用于传送产品的辊筒输送线的相邻辊筒之间,转移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与辊筒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垂直,称重台设置在两条转移输送线之间。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产品在辊筒输送线上输送,在产品到达转移输送线下方后,启动升降机,使得两条转移输送线上升至高于辊筒输送线,原本位于辊筒输送线上的产品被两条转移输送线同时托起并随着转移输送线的输送被送往称重台,产品到达称重台上方后,升降机带动两条转移输送线向下移动,使得产品临时落在称重台上进行存放,由于称重台本身具有称重功能,故而也完成了对产品的称重。产品称重完成后,升降机再次带动两条转移输送线上升,进而转移输送线将称重台上的产品托起,被托起的产品在转移输送线的反向输送下送到辊筒输送线上,当产品到达辊筒输送线上方后,控制升降机使得转移输送线下降到辊筒顶部以下,产品在下降过程中被辊筒输送线托起而继续沿着辊筒输送线传送。本方案通过在辊筒输送线上方设置能够升降的转移输送线,即完成了产品的安全、快速转移,在称重完成后又能安全快速地将产品送回辊筒输送线,完成不影响产品的其他工序。且因本方案通过两条平行的转移输送线同时从产品底部托起产品,保证了即便是体积大重量大的产品也能被稳定地、快速地托起转移,相比现有技术叉车转移的方式,本方案的临时存放装置成本更低,且产品在称重前的转移无需人工控制叉车或行车的准确移动,控制成本也更低,此外,本方案因转移输送线就设置在用于产品传输的辊筒输送线上方,故而需要称重的产品均可以在临时存放装置上完成称重后送往辊筒输送线,整个过程只需要对升降机和转移输送线进行控制即可,方便了对产品进行抽检或全检。
此外,本方案的临时存放装置,在辊筒输送线上的产品需要送出辊筒输送线时,也可以通过升起来的两条转移输送线将产品从辊筒输送线上运出而送到称重台上进行临时存放,而在两条转移输送线下降到辊筒的顶端以下时,本临时存放装置又完全不会影响辊筒输送线对产品的传送。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升降架,升降架位于升降机与转移输送线之间,两条转移输送线均安装在升降架上。
有益效果:通过升降架的设置,保证了升降机启动后,两条转移输送线能够同步进行升降,确保了两条转移输送线的同步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升降架包括承重梁和连接梁,承重梁的数量有两根,连接梁位于两根承重梁之间,两条转移输送线分别安装在两条承重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龙煜精密铜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113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加工用型材表面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加热的衣物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