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包种机构的肥料营养土储料送料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1328943.3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89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银萍;汪强;周可金;张祎;王韦韦;赵莉;林勇翔;张付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7/00 | 分类号: | A01C7/00;A01C7/06;A01C7/20;A01C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机构 肥料 营养 土储料送 料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包种机构的肥料营养土储料送料器,包括支架组件、包种机构和肥料营养土储料送料器,支架组件包括横梁、竖支架和后支架,横梁的底部与竖支架紧固连接,后支架的一端与竖支架连接,后支架的另一端与肥料营养土储料送料器的两侧紧固连接,包种机构与竖支架的下端紧固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将肥料营养土覆盖在农作物种子上,避免了播种时因农作物种子质量较轻易受外界风力等影响而吹散问题,提高了农作物播种的成穴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有包种机构的肥料营养土储料送料器。
背景技术
在我国新一轮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中,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已基本完成了综合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而农作物生产在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少系统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农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点播、撒播和条播三种。点播每穴5-7粒农作物种子,播种效率低。撒播是江淮地区的传统播种方式,适宜于抢墒播种;撒播时农作物种子均匀疏散,覆土浅,出苗快,但不利于田间管理、劳动力投入大且成本高。条播能控制行距和株距,实行合理密植,便于间苗中耕等田间管理,适宜机械化操作,但是缺乏成熟的配套播种机械,且农作物农作物种子较小、轻,在从播种机的播种盘落种的时候,容易被离心力甩散或者被外界的风力等吹散,导致成穴性差。而且,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由于播种机械不配套,往往在播种行底部施肥不均,会出现弱苗或者幼苗旺长,形成高脚苗,甚至烧苗等现象。
目前,我国农作物机械化播种面积不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生产成本高且劳动效率低,不仅不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的实施,更不利于提高我国农作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大力开展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研发,解决播种机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完善集成性、标准性和规范化的关键难题,降低种植成本,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油安全和提高我国农作物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一种带有包种机构的肥料营养土储料送料器,在农作物播种前将肥料营养土覆盖在农作物种子上,避免了播种时因农作物种子质量较轻易受外界风力等影响而吹散问题,提高了农作物播种的成穴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带有包种机构的肥料营养土储料送料器,包括支架组件、包种机构和肥料营养土储料送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横梁、竖支架和后支架;
所述横梁的底部与所述竖支架紧固连接,所述后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竖支架连接,所述后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肥料营养土储料送料器的两侧紧固连接;
所述包种机构与所述竖支架的下端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包种机构包括包种气缸、连杆和半球壳;
所述包种气缸的缸体与所述竖支架下端紧固连接;
所述连杆和所述半球壳分别对称设有两个,所述连杆上端与所述包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紧固连接,所述半球壳与所述连杆下端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半球壳包括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
所述第一豁口设置在所述半球壳上、且与所述肥料营养土储料送料器的营养土出料口相匹配;
所述第二豁口设置在所述半球壳上、且与导种设备的出料口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肥料营养土储料送料器包括储料斗、送料电机、减速器、底座板、送料螺旋轴、送料筒和出料筒;
所述底座板与所述后支架紧固连接,所述送料筒与所述底座板紧固连接;
所述送料螺旋轴设于所述送料筒内部,所述送料螺旋轴两端通过带座轴承与所述送料筒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28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