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电池包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1358396.3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06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苏碧哲;郝嵘;庄明昊;葛立萍;田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H01M50/249;H01M50/531;H01M50/502;H01M4/131;H01M4/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赵巧从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电池包和车辆,电芯包括:多个正极极片,多个正极极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正极极片和至少一个第二正极极片,第一正极极片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正极极耳,第二正极极片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正极极耳;以及多个负极极片,相邻两个所述正极极片之间夹设有所述负极极片,多个负极极片的一端连接有负极极耳,负极极耳和第一正极极耳之间形成第一蓄电组件,负极极耳和第二正极极耳之间形成第二蓄电组件。如此,负极极耳和第一正极极耳之间形成第一蓄电组件,负极极耳和第二正极极耳之间形成第二蓄电组件,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或对电池的要求,可采用不同的电流搭配策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主要为磷酸铁锂正极和三元正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因循环寿命长、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最理想的正极材料,但其本质的低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极大的影响其低温性能和倍率性能,并限制其发展。尤其是在寒冷天气,磷酸铁锂电池可提供的容量迅速降低,使得电动汽车或者电子产品的可用里程或续航时间大幅降低。
相关技术中,采用混合三元正极和磷酸铁锂正极以改善磷酸铁锂正极的低电导,即将三元正极浆料和磷酸铁锂浆料混合均匀并涂布形成复合电极。这类方法的主要问题是三元正极的充放电区间比磷酸铁锂的充放电区间高,从而导致高电压范围内的电流主要由三元材料贡献,会过度消耗三元材料使其结构退化更快,复合极片中的三元材料的优势也会很快消退。另外,也有将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分别做成两个电池,再按顺序叠放的电池包设计,这种方法只是简单的将两个电池放在一起,并不能充分利用二者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芯,负极极耳和第一正极极耳之间形成第一蓄电组件,负极极耳和第二正极极耳之间形成第二蓄电组件,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或对电池的要求,可采用不同的电流搭配策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芯,包括:多个正极极片,多个所述正极极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正极极片和至少一个第二正极极片,所述第一正极极片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正极极耳,所述第二正极极片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正极极耳,所述第一正极极片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至少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正极极片包括:第二金属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至少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为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不同的活性物质层;以及多个负极极片,相邻两个所述正极极片之间夹设有所述负极极片,多个所述负极极片的一端连接有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和所述第一正极极耳之间形成第一蓄电组件,所述负极极耳和所述第二正极极耳之间形成第二蓄电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负极极耳和第一正极极耳之间形成第一蓄电组件,负极极耳和第二正极极耳之间形成第二蓄电组件,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或对电池的要求,可采用不同的电流搭配策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为锂镍钴锰氧化物涂层、钴酸锂涂层、镍酸锂涂层、富锂锰基涂层、锂镍钴铝涂层和锰酸锂涂层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为磷酸铁锂涂层、磷酸锰锂涂层、磷酸锰铁锂涂层、锰酸锂涂层、磷酸钒铁锂涂层或磷酸钒锂涂层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正极极片的面密度为a,所述第二正极极片的面密度为b,所述负极极片的面密度为c,a、b和c满足关系式:50g/cc≤a≤550g/cc,50g/cc≤b≤700g/cc,50g/cc≤c≤350g/cc。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层叠方向上,所述第一正极极片和所述第二正极极片一一交替地层叠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583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滤模块及洗碗机
- 下一篇:具有卡球故障在线解除功能的过球阻流装置及气冷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