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锚拉式洞门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401421.1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35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胡强;刘品;苏青松;缪文鼎;杨春平;刘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8;E21D11/38;E21F16/02 |
代理公司: |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08 | 代理人: | 邵红波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锚拉式洞 门墙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锚拉式洞门墙结构,包括增高型钢筋混凝土洞门墙,增高型钢筋混凝土洞门墙的后部设有墙背回填结构,底部通过洞门墙扩大基础与地基连接;所述增高型筋混凝土洞门墙通过拉紧机构与设置在洞口段的套拱连接,而套拱与深入隧道洞顶仰坡深部的管棚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拱和洞门墙之间增设拉紧机构,可间接性的实现洞门墙结构与洞顶仰坡深部岩体的可靠锚拉效果,有效提高洞门墙抗倾覆和抗滑移能力,并且通过在洞门墙背后的明洞结构外进行高填方、大倾角的反压回填施工,进而借助洞门墙后的高填方有效降低洞顶边仰坡的临空面高度,可有效控制洞顶边仰坡失稳坍塌和潜在的滑移风险,大幅提高洞顶边仰坡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锚拉式洞门墙结构,属于隧道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隧道洞门设计强调“早进洞、晚出洞”的理念,在有条件的时候更是追求“零开挖”进洞的效果,其实质上就是要尽量规避隧道高边仰坡情况的出现。但是,受洞口地形、线形3S强制性指标、洞外构筑物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洞门桩号可能没有过多调整的余地,极可能出现无法规避的高边仰坡情况。针对隧道洞口高边仰坡的情况,目前的处治措施多是设置锚索框格梁、锚杆框格梁等防护措施,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边仰坡的稳定性,但上述措施的工程造价相对较高,且边仰坡防护效果直接取决于锚索、锚杆等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风险可控性较差。
相比于加强边仰坡防护而言,对边仰坡坡脚进行反压回填是相对经济且更为可靠的处治措施。但是,鉴于洞门墙与明洞结构间连接钢筋的抗折强度有限,洞门墙的抗倾覆和抗滑移能力相对受限,无法承受过多的墙背土压力,目前设计中明洞顶部的回填土高度及倾角均较小,对边仰坡坡脚的反压效果极其有限。针对现有洞门墙结构的上述缺陷,研究一种可有效应对洞口高边仰坡情况的新型锚拉式洞门墙结构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锚拉式洞门墙结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锚拉式洞门墙结构,包括增高型钢筋混凝土洞门墙,增高型钢筋混凝土洞门墙的后部设有墙背回填结构,底部通过洞门墙扩大基础与地基连接;所述增高型筋混凝土洞门墙通过拉紧机构与设置在隧道内的套拱连接,而套拱与深入隧道洞顶仰坡深部的管棚相连。
前述拉紧机构为若干件并沿隧道轮廓环形均布在拱顶位置。
前述拉紧机构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锚拉筋和第二锚拉筋,第一锚拉筋和第二锚拉筋分别与套拱、增高型钢筋混凝土洞门墙对应连接,且相对端通过机械连接端头相连并实现拉紧。
在前述拉紧机构外侧设有防腐防锈蚀涂层。
在前述套拱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管棚贯穿套拱且其末端设有用于限位的扩大钢垫板。
前述的洞门墙扩大基础深入地基内,其结构尺寸随着洞门墙高度增加而增大。
前述增高型钢筋混凝土洞门墙顶部高出隧道拱顶衬砌,且高出墙背回填顶面不小于0.5m。
前述墙背回填结构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C15混凝土回填层、土石回填层;并且墙背回填结构的回填面坡度不大于35%。
在前述墙背回填结构上表面设有填土护面层。
在前述填土护面层上靠近增高型钢筋混凝土洞门墙一侧设有洞顶水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01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视频制作可多角度调节的补光板
- 下一篇:一种钢板吊装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