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透多个包装物品的注氢罐有效
申请号: | 202221405940.5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84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朱胜利;肖志邦;裴忠强;李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双迪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4 | 分类号: | F17C13/04;F17C13/02;B65B3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116635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透 包装 物品 注氢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透多个包装物品的注氢罐,属于气体在压力罐与物品混合技术领域。该罐装置用于对带有包装物的多个物品注入氢气而使其成为含氢的物品,包括密封的承压罐,承压罐上设有适应物品进出的开口,开口处装设有可开闭的密封盖;承压罐内设置有可更换的固定架,固定架用于固定物品;承压罐上设有进氢气的单向阀、压力显示元件和排氢气的泄压阀,包装物是由易被氢气穿透的第一材料制成,承压罐是由不易被氢气穿透的第二材料制成。该罐置利用氢气对大多数包装材料的易穿透性及对承压罐材料的不易穿透性,可以简便巧妙地把氢气添加进各种带包装的物品中,使多个各种带包装的物品可以不破坏包装就升级成为高浓度含氢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具有密封包装的物品使氢气穿透包装物后对多个物品进行注氢的装置,属于气体在压力容器与物品混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氢气的使用,有吸氢气,喝氢水,洗氢水浴等多种方式。除此之外,可以说很多的物品都可以通过加入氢气以获得氢气作用的效果。比如:各种瓶装(袋装、桶装)饮料和酒、带包装的食品、带包装的医药物品、带包装的蔬菜水果等等。但是,这些已知的物品目前都无法在不破坏包装的情况下对其加入氢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破坏包装的情况下,对带有包装的多个各种物品加入氢气而使其成为含氢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透多个包装物品的注氢罐,用于对带有包装物的多个物品注入加压氢气而使其成为含氢的物品,包括密封的承压罐,所述承压罐上设有适应所述物品进出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装设有可开闭的密封盖;所述承压罐内设置有可更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固定所述物品;所述承压罐上设有进氢气的单向阀、压力显示元件和排氢气的泄压阀,所述包装物是由易被氢气穿透的第一材料制成,所述承压罐是由不易被氢气穿透的第二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机理及其有益效果是:将需要注氢的带包装物品(例如瓶装的饮料、酒和药水等)放入承压罐内并关闭密封盖后通入加压的氢气,在承压罐的封闭空间内,带压的氢气可以穿透物品的包装(如瓶,一般是塑料或玻璃)进入物品内,从而使物品变成含氢的物品(如含氢气的饮料、酒和药水等)。当承压罐的压力趋于稳定(不再压降)时,通过外力(如手摇或机械往复摆动)使承压罐及其内的物品(如瓶装的饮料、酒和药水)发生交替振动,让氢气与物品(如饮料、酒和药水等)两者发生相向运动,运动过程中,不仅氢气与物品间存在着摩擦阻力,尤其在相向力作用下,产生的氢气泡沿运动方向断裂成若干更小气泡,如此往复后,在物品中形成大量微米甚至纳米级的氢气泡。由于微米或纳米氢气泡的体积很小,其在物品中表现出上升缓慢的特性,因此可以确保所生成的微米或纳米氢气泡可以在物品中长期稳定存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利用氢气对大多数包装材料的易穿透性及对本实用新型承压罐材料的不易穿透性,可以简便巧妙地把氢气添加进各种带包装的物品中,使多个各种带包装的物品可以在不必破坏包装就升级成为高浓度含氢物品,在现有技术中实为罕见。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有:
(1) 所述承压罐上还设有安全阀, 所述泄压阀上还设有阻火阀。
(2) 所述第一材料是塑料或玻璃,所述第二材料是316L不锈钢外镀或外涂铝层或铝合金层。
(3) 所述设定压力值优选为0.1~1.5Mpa。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穿透多个包装物品的注氢罐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穿透多个包装物品的注氢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穿透多个包装物品的注氢罐放置在摇动台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双迪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双迪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059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