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的厢体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1419410.6 | 申请日: | 202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94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诚;李巽;房柄宇;崔庆峰;郑永东;徐怡;由伟佳;张凯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4 | 分类号: | B62D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李亚洲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厢体及车辆,车辆的厢体包括外厢体和内厢体,内厢体嵌设于外厢体内,内厢体包括:底板模块、侧围模块、顶棚模块及后围模块,底板模块设于外厢体内的底部,侧围模块抵接设于底板模块的左右两侧,侧围模块与底板模块在左右方向上限位配合,顶棚模块抵接设于侧围模块的顶部上,顶棚模块与侧围模块在左右方向上限位配合,后围模块抵接在底板模块、侧围模块和顶棚模块的后侧,以提供给底板模块、侧围模块和顶棚模块向前的作用力。由此,通过内厢体的限位拼装结构可以省去数量众多的固定连接件,能避免影响内厢体模块的结构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厢体及车辆。
背景技术
厢式运输车辆为了满足特定的功能,通常会在车厢内设有功能结构层用于特殊物品运输,例如:加设保温层用于冷藏运输,或加设抗菌防护层用于医用器械运输等。为了便于固定该功能结构层,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固定件的连接方式将功能结构层分别连接于车辆的车厢上,然后在相邻功能结构层的衔接处打上密封胶,但是这样的连接结构难免需要在功能结构层上加设安装孔或安装部等结构,从而容易破坏功能结构层的完整性,尤其是非常容易因安装孔等设置导致泄漏的问题,最终影响正常使用;同时,采用固定件的连接使得功能结构层的拆装工序异常复杂,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还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厢体,该车辆的厢体通过拼接组装的方式将内厢体的各模块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力来维持内厢体的稳定,避免采用紧固件对模块结构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厢体,包括:外厢体和内厢体,所述内厢体嵌设于所述外厢体内,所述内厢体包括:
底板模块,所述底板模块设于所述外厢体内的底部;
侧围模块,所述侧围模块抵接设于所述底板模块的左右两侧,所述侧围模块与所述底板模块在左右方向上限位配合;
顶棚模块,所述顶棚模块抵接设于所述侧围模块的顶部上,所述顶棚模块与所述侧围模块在左右方向上限位配合;
后围模块,所述后围模块抵接在所述底板模块、所述侧围模块和所述顶棚模块的后侧,以提供给所述底板模块、所述侧围模块和所述顶棚模块向前的作用力。
由此,通过内厢体的限位拼装结构可以省去数量众多的固定连接件,不仅能避免影响内厢体模块的结构完整性,而且还能便于内厢体进行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有利于降低内厢体装配时的难度,提升内厢体装配的效率,降低安装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模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所述侧围模块的底部外侧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至少部分地嵌设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以使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一凹陷部在左右方向上限位配合;和/或
所述顶棚模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部,所述侧围模块的顶部外侧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至少部分地嵌设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以使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在左右方向上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厢体还包括:轮包模块,所述轮包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模块上,所述轮包模块与所述底板模块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限位配合,所述轮包模块抵接于所述侧围模块上,以使所述侧围模块与所述轮包模块在左右方向上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包模块的底部凸起设有限位部,所述底板模块上设有轮拱槽,所述限位部嵌设于所述轮拱槽内,以使所述限位部和所述轮拱槽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限位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194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