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送粉辊海绵研磨机的自动上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437059.3 | 申请日: | 2022-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66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向昶情;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昱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37 | 分类号: | B24B5/37;B24B5/35;B24B4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575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送粉辊 海绵 研磨机 自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粉辊海绵研磨机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长支撑杆,所述长支撑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的输出轴一端与另一个长支撑杆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底座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短支撑杆,所述短支撑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的输出轴一端与另一个短支撑杆内部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带、特制抓手与第二连接带,启动电机,第二轴杆会随第二连接带的转动而转动,第一轴杆会随第二轴杆的转动而转动,第一连接带随第二轴杆的转动而转动,特制抓手随第一连接带的转动而转动,送料盒上存留的送粉辊会不断被两个特制抓手托举并运送到上料桌面上,方便后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机送粉辊海绵研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粉辊海绵研磨机的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打印机送粉辊是硒鼓中必不可少的配件,它是由海绵体和辊轴组成。其作用是要配合显影辊使用,它相当于磁芯,一般与显影辊是反方向转动的,能充分磨擦碳粉凹槽,使碳粉凹槽带上足够的电荷以及控制粉量,然后经由电荷的作用附带在充电辊上,再转到显影辊上,再由显影辊转到纸上。送粉辊的生产步骤,首先是在海绵体上钻用于辊轴套接的孔,并且在辊轴上刷胶,刷完胶后把海绵体套接在辊轴上,最后对送粉辊的直径进行研磨,最后研磨成一定的使用直径,送粉辊作为一种打印耗材,消耗量是非常大的,这时急需要流水化生产。
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研磨设备对送粉辊进行研磨加工,送粉辊在研磨设备上加工时,上料往往是人工上料,装夹,尾顶固定,再进行研磨加工;采用人工上料,上料速度慢、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同时由于研磨机还在工作,人工上料时需要靠近研磨设备上料,使得工人在操作时安全隐患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粉辊海绵研磨机的自动上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一种送粉辊海绵研磨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是在研磨机工作时采用人工上料,从而导致上料速度慢、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操作时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送粉辊海绵研磨机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长支撑杆,所述长支撑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的输出轴一端与另一个长支撑杆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底座的另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短支撑杆,所述短支撑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的输出轴一端与另一个短支撑杆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杆的外壁开设有两个第一环形开口,每个所述第一环形开口的外壁均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轴杆的外壁开设有两个第三环形开口,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内壁与第三环形开口的外壁滑动连接。
具体的,由于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之间是通过开设的两个第一环形开口与第三环形开口,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带相连接,所以当第一轴杆或第二轴杆中的某一个被驱动时,另一个也会随之而驱动。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轴杆的外壁开设有第二环形开口,所述第二环形开口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内壁转动连接。
具体的,第二支撑块起到固定电机的作用,当电机被启动时,与其输出轴外壁滑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带也会随之被驱动,由于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内壁与第二轴杆上开设的第二环形开口的外壁滑动连接,所以第二轴杆也将被驱动,第一轴杆也会随第二轴杆的驱动而驱动。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三支撑块的底部与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
具体的,第三支撑块的设置使得电机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外壁均设置有两个特制抓手。
具体的,设置的特制抓手为自动上料的核心部分,当第二轴杆与第一轴杆被驱动时,两个特制抓手会随两个第一连接带的转动而转动,两个特制抓手会不断将送粉辊向后运输,以便后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昱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昱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370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前舱总成、车身框架结构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岩溶区水样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