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胃肠减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440080.9 | 申请日: | 202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80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郑芸;黄夏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必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6 | 代理人: | 刘会锋 |
地址: | 3100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胃肠 减压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肠减压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引流部件和收集部件,引流部件包括引流管和压缩气囊,压缩气囊设有导入管和导出管,引流管设有环状基座一,环状基座一上开设有若干个孔洞一,孔洞一内插接有连接杆,连接杆顶端设有按压板,连接杆底端侧壁设有两个具弹性形变的限位块,导入管的外壁设有环状基座二,环状基座二上开设有若干个孔洞二。通过按压板和具有弹性形变的限位块的作用,避免因患者侧身或者移动拉扯引流管使得引流管从压缩气囊接口位置脱落,从而影响装置的负压效果的问题;通过将内容物传输到收集部件中,避免因引流器倾倒,内容物容易流出影响环境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胃肠减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胃肠减压是将胃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连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在负压和虹吸原理的作用下使胃内容物引出患者体外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将胃肠道内的气体或液体吸出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少胃肠膨胀程度,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部伤口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目前临床使用的胃肠减压,医用引流器软管连接口不紧密,患者翻身活动时,管道经常容易脱落,影响引流效果,同时,容易将压缩气囊倾倒,倾倒后会对医疗环境造成污染,有待于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胃肠减压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诉患者翻身活动时,引流管容易脱落,影响引流负压效果,同时带倒压缩气囊倾倒,内容物流出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胃肠减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部件和收集部件,所述引流部件包括引流管和压缩气囊,所述压缩气囊的一侧设有导入管,所述压缩气囊远离导入管的一侧设有导出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导入管固定连接,所述导出管与收集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的与导入管固定连接的一端外壁设有环状基座一,所述环状基座一上开设有若干个孔洞一,所述孔洞一内侧活动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设有按压板,所述连接杆底端侧壁对称设有两个具弹性形变的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与连接杆之间呈锐角的夹角设置,所述导入管远离压缩气囊的一端的外壁设有环状基座二,所述环状基座二上开设有若干个孔洞二,所述导入管和导出管外侧均分别设有闸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流部件,便于将患者胃肠的气体和液体吸出来,从而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少胃肠膨胀程度;通过收集部件,能将压缩气囊中从胃肠内吸出的液体以及气体收集存储起来;利用压缩气囊,能够通过引流管的连接将患者胃肠中的液体以及气体吸出体外;通过导入管,便于引流管与压缩气囊连接;通过导出管,便于收集部件与压缩气囊连接;通过环状基座一,便于限制连接杆在孔洞一内活动,方便为按压板提供支撑基础;通过按压板,方便使用者施加压力;通过连接杆,方便将施加在按压板上的压力传递给限位块,使限位块在经过孔洞二时产生挤压形变;利用限位块,便于通过按压板向下施加的压力作用于孔洞二内壁挤压产生弹性形变,贯穿环状基座二壁厚以后,限位块恢复原状并支撑固定于环状基座二的底面;通过闸阀,便于压缩气囊在使用前保持负压状态。
本方案能够通过按压板和具有弹性形变的限位块分别作用于环状基座一和环状基座二上,避免因患者侧身或者移动拉扯引流管使得引流管从压缩气囊接口位置脱落,从而影响装置的负压效果的问题,能够通过将内容物传输到收集部件中,避免因引流部件倾倒,内容物流出影响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部件包括收集袋和设于收集袋上的收集管,所述收集管远离收集袋的一端与导出管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收集管,便于收集袋与压缩气囊连接;通过收集袋,便于收集存取吸出的内容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孔洞二的内径为两个限位块远离连接杆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的0.75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孔洞二的内径为两个限位块远离连接杆的端部之间的距离0.75倍,便于限位块能够作用于环状基座二底面提供支撑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400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喷雾装置
- 下一篇:集漱口水一体的便携式旅行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