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内嵌式摄像头的智能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2221458121.7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29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靳涛;吴瑞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佰事达(深圳)智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49/00;E05B15/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孙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内嵌式 摄像头 智能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内嵌式摄像头的智能门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正面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智能识别门锁;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防护板的移动,可带动清理刷移动,此时刮板两端的圆弧形斜面将力导向,使得刮板压迫伸缩弹簧收缩,通过防护板的移动便可使得刮板跟随防护板的移动而移动到指纹触控屏和内嵌式摄像头本体的正面,随着电动推杆的抖动,刮板对指纹触控屏和内嵌式摄像头本体的正面进行剐蹭,从而保持指纹触控屏和内嵌式摄像头本体正面的洁净,一方面方面保持指纹触控屏和内嵌式摄像头本体灵敏性,另一方面避免指纹触控屏正面残留指纹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内嵌式摄像头的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3D人脸识别门锁,是指采用3D摄像头为用户建立毫米级3D人脸模型,并通过活体检测和人脸识别算法,检测并跟踪人面部的特征,与门锁内存储的三维人脸信息进行对比,完成人脸验证即完成开锁,实现高精准身份认证和无感开锁。相比2D人脸门锁,3D人脸门锁不易受姿态、表情等因素影响,不受光线环境影响,同时能防止照片、视频、头套等攻击,识别表现更稳定,可实现高精度的3D安全人脸识别,3D人脸识别门锁是目前智能门锁安全等级最高的门锁;目前该类智能门锁大多配备密码解锁、指纹解锁和人脸解锁的功能,但是现有的只能门锁多安装于户外,在使用期间,门锁暴露与外部长时间容易腐蚀进水损坏,同时摄像头和指纹触控屏处容易粘连灰尘进而影响其灵敏度,同时还容易残留指纹进而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相应的防护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内嵌式摄像头的智能门锁,以解决现有的只能门锁多安装于户外,在使用期间,门锁暴露与外部长时间容易腐蚀进水损坏,同时摄像头和指纹触控屏处容易粘连灰尘进而影响其灵敏度,同时还容易残留指纹进而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内嵌式摄像头的智能门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正面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智能识别门锁,所述智能识别门锁内上端设有内嵌式摄像头本体,所述智能识别门锁的正面上端设有显示屏,所述智能识别门锁的中间设有指纹触控屏,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的左侧插接于凹槽内前端,所述壳体的正面下端设有控制钮,所述内嵌式摄像头本体,显示屏和指纹触控屏的正面均处于同一纵向水平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板的移动,可带动清理刷移动,此时刮板两端的圆弧形斜面将力导向,使得刮板压迫伸缩弹簧收缩,通过防护板的移动便可使得刮板跟随防护板的移动而移动到指纹触控屏和内嵌式摄像头本体的正面,随着电动推杆的抖动,刮板对指纹触控屏和内嵌式摄像头本体的正面进行剐蹭,从而保持指纹触控屏和内嵌式摄像头本体正面的洁净,一方面方面保持指纹触控屏和内嵌式摄像头本体灵敏性,另一方面避免指纹触控屏正面残留指纹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右侧上端,所述外壳内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左侧上下两端均设有移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防护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护机构,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驱动组件和移动组件相配合,进而驱动防护组件封闭凹槽,从而达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卡框,所述卡框固定安装于外壳内右侧,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外壳内右侧中间,所述驱动电机位于卡框的右侧中间,所述卡框内顶部中间和底部转动连接有三组传动齿轮,三组所述传动齿轮中位于中间的传动齿轮右侧与驱动电机的左侧固定连接,三组所述传动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链带相互传动连接,所述卡框内位于上下两端的传动齿轮左侧与移动组件的右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佰事达(深圳)智能有限公司,未经佰事达(深圳)智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58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