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头替换的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475914.X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75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洪琨;邵君;张建中;岳彩顺;李相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宣圣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古建筑 木梁 榫头 替换 加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木结构修缮加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头替换的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替换梁,与木梁相连接,用于替换榫头破坏的部分梁;双重加固机构,安装在所述替换梁和木梁之间,用于加固替换梁与木梁的连接;斜撑机构,连接在双重加固机构与木柱之间,用于加固替换梁;所述双重加固机构包括:榫卯固定组件,连接在替换梁和木梁的左右连接处;对拉固定组件,贯穿替换梁和木梁的上下连接处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双重加固机构与斜撑机构,实现木梁榫头破坏后的替换加固,还能使得替换后的榫头与原结构的连接更为紧密,确保替换后木梁的刚度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达到修缮加固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木结构修缮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头替换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古建筑木结构梁柱大都以榫卯形式连接,然而榫卯节点长期受荷,加上木材本身容易受潮等材质特性的影响,在榫头部分容易出现糟朽等结构性损伤,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通过已有研究表明,木结构节点的破坏是导致整体结构严重破坏的根源,因此对木构架榫头进行损伤破坏后的替换加固是提高木构架民居整体稳定性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现有技术中广泛采用剜补、铁条加固、碳纤维布加固、L型角钢加固等方法对古建筑木结构的榫卯节点进行修缮加固,但由于替换后的榫头与原结构的连接并不紧密,导致这些方法的加固效果并不理想,在遭受地震荷载或其他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发生二次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头替换的加固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古建筑木梁榫头替换的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
替换梁,与木梁相连接,用于替换榫头破坏的部分梁;
双重加固机构,安装在所述替换梁和木梁之间,用于加固替换梁与木梁的连接;
斜撑机构,连接在双重加固机构与木柱之间,用于加固替换梁;
其中,所述双重加固机构包括:
榫卯固定组件,连接在替换梁和木梁的左右连接处;
对拉固定组件,贯穿替换梁和木梁的上下连接处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卯榫固定组件包括:
榫头,所述榫头设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替换梁的一端和木梁的一端;
卯口,所述卯口设有两个,分别开设在所述木梁的一端和替换梁的一端,所述替换梁上的榫头与木梁上卯口相配合,所述木梁上的榫头与替换梁上的卯口相配合,所述榫头和卯口上分别开设有方孔;
木制插销,所述木制插销设有两个,所述木制插销贯穿榫头和卯口,安插在方孔中,用于连接替换梁和木梁。
优选地,所述对拉固定组件包括:
对拉钢板,所述对拉钢板设有两块,分别安装在替换梁上端的凹槽处以及木梁下端的凹槽处;
对拉螺栓,所述对拉钢板上开设有圆孔,所述替换梁和木梁上开设有连通的圆柱形长孔,所述对拉螺栓贯穿圆孔以及圆柱形长孔,通过螺帽固定;
腹板,连接在下端的对拉钢板上,所述斜撑机构连接在腹板与木柱之间。
优选地,所述斜撑机构包括:
钢箍,所述钢箍包裹在木柱的外壁上,所述钢箍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有钢板;
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铰节点,一端铰节点与所述钢板相连,另一端铰节点与所述腹板相连,用于形成斜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加劲肋与木柱在竖直方向上的夹角为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759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数曲线型软体驱动器
- 下一篇:拭子采样头、自动采样组件、自动采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