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碳复合结构的预制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497189.6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77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时伟;胡士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鸿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5/00 | 分类号: | D03D25/00;D03D15/275;C04B35/8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苗芬芬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结构 预制 | ||
1.一种碳碳复合结构的预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模具(1)和编织层(2);
所述编织模具(1)包括筒状固定件(11)和多个支撑件(12),多个所述支撑件(12)间隔设置在所述筒状固定件(11)的侧壁上;
所述编织层(2)包括编织在所述筒状固定件(11)侧壁上的碳纤维,所述编织层(2)与多个所述支撑件(12)形成三维交织框架的碳纤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结构的预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固定件(11)包括连接孔(111)和多个安装孔(112);
多个所述安装孔(112)间隔均匀设置在所述筒状固定件(11)的侧壁上,所述支撑件(12)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12)内;
所述连接孔(111)沿着所述筒状固定件(11)的轴向设置,所述连接孔(111)用于与固定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结构的预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2)包括连接端和凸出端;
所述连接端通过粘性剂与所述安装孔(112)固定,所述凸出端穿设过所述编织层(2),并凸设在所述编织层(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结构的预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2)按照按照预设编织路径编织在所述编织模具(1)上;
所述预设编织路径包括第一编织路径(21)、第二编织路径(22)和第三编织路径(23)在所述编织模具(1)上编织;其中,所述第一编织路径(21)为所述碳纤维以第一方向进行编织,第二编织路径(22)为所述碳纤维以第二方向进行编织,所述第三编织路径(23)为所述碳纤维以第三方向进行编织,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编织模具(1)的周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结构的预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碳纤维与所述编织模具(1)的侧壁之间的角度为30°-60°,第二方向为所述碳纤维与所述编织模具(1)的侧壁之间的角度为-60°-(-3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结构的预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编织的碳纤维与第三方向上编织的碳纤维的分布比例为(6-7):(4-3);所述碳纤维的直径为6.5-1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结构的预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层的外径为550-600mm,所述碳纤维层的厚度为100-150mm,所述碳纤维层的高度1000-1500mm;所述碳纤维层的体积密度为0.7-0.8g/cm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结构的预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2)的直径为2-5mm,所述安装孔(112)的直径为2-5mm,所述安装孔(112)的深度为10-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结构的预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2)包括碳纤维束和包覆层;
所述包覆层包覆在所述碳纤维束的外侧,所述碳纤维束与所述包覆层的含量比为(8-9):(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结构的预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固定件(11)的外径与所述碳纤维层内径的差值为2-3mm;所述筒状固定件(11)的高度为1050-16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鸿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鸿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971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光机上加装的挡板设备
- 下一篇:一种印制电路板专用化学品冷却缓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