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层叠陶瓷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1508394.8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19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充;上坂弘子;和泉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4/12;H01G4/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韩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陶瓷 电容器 | ||
提供一种具备电介质层和内部电极层不易剥离的构造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层叠陶瓷电容器具备:层叠体(11),包含交替地层叠的多个电介质层(30)以及多个内部电极层(40);以及一对外部电极(20),在层叠体(11)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部配置为至少覆盖一对端面(14)的每一个,并与内部电极层(40)连接,在沿着长度方向(L)以及层叠方向(T)延伸的剖面中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至少一个内部电极层(40)具有作为隆起部的弯曲部(42a)或凸部(41c),该隆起部在长度方向(L)上在相互分开的两个位置之间向一对主面(12)中的至少一个主面(12)侧弯折并隆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层叠陶瓷电容器。
背景技术
层叠陶瓷电容器具备交替地层叠了多个电介质层和多个内部电极层的层叠体和设置在层叠体的两端面的外部电极。以往,在这样的层叠陶瓷电容器中,存在层间剥离的问题,即,存在电介质层和内部电极层剥离这样的问题。因此,已知有如下的技术,即,使能够抑制剥离的特定的元素介于电介质层与内部电极层之间。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即,通过在电介质层与内部电极层之间形成包含Si、Li或B的区域,从而使层间的粘接力增大,实现了对剥离的抑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1393号公报
然而,通常在层叠陶瓷电容器中,电介质层与内部电极层之间的界面平坦或者接近于平坦,因此在形状方面仍是容易剥离的构造。因此,即使像在上述文献1记载的那样在层间形成了包含抑制剥离的元素的区域,是否实质上可得到充分的效果,仍令人担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电介质层和内部电极层不易剥离的构造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层叠陶瓷电容器具备:层叠体,包含在层叠方向上交替地层叠的多个电介质层以及多个内部电极层,并且具有在所述层叠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主面、在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面、和在与所述层叠方向以及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端面;以及一对外部电极,在所述层叠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配置为至少覆盖所述一对端面的每一个,并与所述内部电极层连接,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以及所述层叠方向延伸的剖面中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至少一个所述内部电极层具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在相互分开的两个位置之间向所述一对主面中的至少一个主面侧弯折并隆起。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具备电介质层和内部电极层不易剥离的构造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层叠陶瓷电容器;
11:层叠体;
12:主面;
13:侧面;
14:端面;
20:外部电极;
30:电介质层;
40:内部电极层;
41:第1内部电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083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截齿打标机
- 下一篇:热网水缓蚀阻垢剂性能评价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