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脱落的不锈钢紧固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1520206.3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40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梁兵;刘载贤;姜以宏;陈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9/02 | 分类号: | F16B39/02;F16B37/00;F16B43/00;F16J1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卓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2 | 代理人: | 徐顺荣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落 不锈钢 紧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脱落的不锈钢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螺母、第二紧固螺母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母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第二紧固螺母远离密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锁定机构。该防脱落的不锈钢紧固件,通过将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母连接在紧固螺杆上,在弹簧的作用下,实现限位杆的左端与限位孔的内部活动插接,防止第一紧固螺母与第二紧固螺母之间发生松动情况,且通过将O型圈套接在第一半圆柱和第二半圆柱侧表面上,从而可以将连接圆环与第二紧固螺母之间进行紧固,防止限位杆发生移动,进而提高了两个紧固螺母与紧固螺母的连接效果,不易出现脱落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脱落的不锈钢紧固件。
背景技术
紧固件是作紧固连接用且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机械零件,是紧固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或构件)紧固连接成为一件整体时所采用的一类机械零件的总称。
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当螺母长时间连接在螺栓上,在受到振动情况时,容易导致螺母在螺栓上出现松动而脱落的情况,进而降低了对零件的紧固效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防脱落的不锈钢紧固件来解决上述所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脱落的不锈钢紧固件,具备螺母不易在螺栓上出现松动脱落情况,提高螺母与螺栓的紧固效果等优点,解决了螺母长时间连接在螺栓上,在受到振动情况时,容易导致螺母在螺栓上出现松动而脱落的情况,进而降低了对零件的紧固效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脱落的不锈钢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螺母、第二紧固螺母和紧固螺母,所述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母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第二紧固螺母远离密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锁定机构,所述限位锁定机构包括连接圆环,所述连接圆环靠近第二紧固螺母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第一紧固螺母靠近第二紧固螺母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母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接圆环通过弹簧与第二紧固螺母连接,所述第二紧固螺母的侧表面设置有卡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圆环靠近第二紧固螺母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弹簧的两端与连接槽的一侧内壁和第二紧固螺母的侧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所述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的一端均设有凸起块,所述第一半圆杆的侧表面设置有O型圈。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与连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限位杆依次与连通孔和限位孔的内部活动插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圆环片,所述圆环片的两侧均连接有环形橡胶垫片,两个所述环形橡胶垫片相背的一侧分别与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母相对的一侧搭接。
优选的,所述圆环片和环形橡胶垫片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孔,所述限位杆与活动孔的内部活动插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母均与紧固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圆环片和环形橡胶垫片均与紧固螺栓活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杆的一端与第二紧固螺母连接,所述第二半圆杆与连接圆环连接,所述第一半圆杆和第二半圆杆相对的一侧相互搭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脱落的不锈钢紧固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防脱落的不锈钢紧固件,通过将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母连接在紧固螺杆上,并在限位杆和弹簧的作用下,带动限位杆穿过活动孔继续向左移动,实现限位杆的左端与限位孔的内部活动插接,防止第一紧固螺母与第二紧固螺母之间发生松动情况,且通过将O型圈套接在第一半圆柱和第二半圆柱侧表面上,凸起块对U型圈进行限位,从而可以将连接圆环与第二紧固螺母之间进行紧固,防止限位杆发生移动,进而提高了两个紧固螺母与紧固螺母的连接效果,不易出现脱落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安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202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