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遮挡板的轮罩或底护板有效
申请号: | 202221533421.7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54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成璐;张海鹏;姜涛;邓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2D25/18;B60R13/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曾海艳 |
地址: | 130013***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遮挡 底护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遮挡板的轮罩或底护板,包括轮罩或底护板和遮挡板;轮罩或底护板包括第一板,第一板上开设有用于吊具穿设的通孔;遮挡板的形状与通孔的形状相适配,遮挡板的第一侧面与第一板转动连接;遮挡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遮挡板其他侧面与第一板的固定结构;遮挡板与轮罩或底护板一体成型。遮挡板闭合时通孔封闭,避免了车辆行驶过程中从通孔处进风、水、泥或砂石,提高了整车的降风阻和防腐、防石击效果;通过遮挡板与轮罩或底护板一体成型设计,一方面无需遮挡板单独开模,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遮挡板与第一板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遮挡板发生脱落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遮挡板的轮罩或底护板。
背景技术
汽车在生产过程中,会采用吊具与车身底板钣金接触,将车身吊起进行底部零件安装。为了吊具与车身底板钣金接触,根据吊具的规格,需要在轮罩或底护板上开设通孔用于对吊具进行空间避让。现有技术中,有些车型没有对轮罩的通孔或底护板的通孔进行封闭,使得通孔处的车身钣金直接暴露在路面侧,影响整车的降风阻和防腐、防石击效果;还有采用在轮罩通孔处或底护板通孔处设置堵塞进行封闭,但是堵塞的生产需要单独开模,提高生产成本,并且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堵塞容易松动和脱落,使得堵塞失去对通孔的封闭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遮挡板的轮罩或底护板,包括轮罩或底护板和遮挡板;轮罩或底护板包括第一板,第一板上开设有用于吊具穿设的通孔;遮挡板的形状与通孔的形状相适配,遮挡板的第一侧面与第一板转动连接;遮挡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遮挡板其他侧面与第一板的固定结构;遮挡板与轮罩或底护板一体成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轮罩或底护板的通孔处设置遮挡板,当拆卸吊具后,将遮挡板闭合,使得通孔封闭,避免了车辆行驶过程中从通孔处进风、水、泥或砂石,提高了整车的降风阻和防腐、防石击效果;通过遮挡板与轮罩或底护板一体成型设计,一方面无需遮挡板单独开模,减少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遮挡板与第一板连接的稳固性,防止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遮挡板发生脱落的现象。
优选地,所述遮挡板的尺寸与通孔的尺寸相适配,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和固定件,固定板固定连接在遮挡板的第二侧面上;遮挡板闭合时,固定板从遮挡板第二侧面延伸至第一板的表面上;固定件设置在固定板上,用于固定板与第一板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遮挡板的尺寸与通孔的尺寸相适配,固定结构为第一卡扣,第一卡扣固定设置在遮挡板的第二侧面上,第二侧面靠近的通孔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遮挡板的第三侧面与第一板搭接或卡接或通过固定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遮挡板的本体上设置有用于遮挡板与车身连接的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遮挡板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加强筋。设置第一加强筋有助于增加遮挡板本体的强度。
优选地,若干所述第一加强筋均匀分布。
优选地,若干所述第一加强筋交叉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靠近通孔处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加强筋。设置第二加强筋有助于增加通孔附近第一板的强度,从而提高遮挡板与第一板连接的稳固性。
优选地,所述遮挡板的厚度在1mm至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遮挡板的轮罩或底护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第一板的通孔处设置相对第一板转动的遮挡板,当遮挡板处于打开状态时,吊具穿过通孔与车身底板钣金接触,将车身吊起,方便安装车身底部的零件;当遮挡板处于闭合状态时,封闭通孔,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从通孔处进风、水、泥或砂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334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机盾尾密封系统
- 下一篇:轨道地面两用自行走升降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