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1576393.7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07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欢;刘淑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初新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22 | 分类号: | H01G2/22;H01G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深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58 | 代理人: | 谢雪梅 |
地址: | 061000 河北省沧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干扰 智能 电容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电容器,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包括电容器本体、金属壳和缓冲组件,所述金属壳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有与电容器本体相匹配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限位板一、限位板二、弹簧二、固定块、弹簧四、导杆、滑块、连杆、弹簧三,所述上壳体顶部内壁固接有挤压气囊和导磁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安装板一、安装板二、限位柱、弹簧一。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且对电容器本体具有防撞击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电容器,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磁干扰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到另一个电网络,现有的电容器保护结构由绝缘层构成,仅起到简单的防潮作用,对于电磁干扰的抵抗性较差,当电磁干扰达到一定强度,会影响电容器的正常工作,此外,一些电容器安装时,比较靠近设备壳体,受到震动时容易与设备壳体发生撞击,导致电容器受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电容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电容器,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且对电容器本体具有防撞击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智能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金属壳和缓冲组件,所述电容器本体对称设置有引脚,所述电容器本体置于金属壳内且引脚伸出至金属壳外,金属壳能够形成电磁屏蔽空间,对电磁干扰具有屏蔽作用,所述金属壳包括相互铰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有与电容器本体相匹配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对电容器本体具有夹持固定的作用,且操作起来方便快捷,能够快速完成电容器本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固定,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限位板一、限位板二,所述限位板一对称设置在电容器本体的两侧,所述限位板二对称设置在电容器本体的另外两侧,所述限位板一与下壳体内壁之间固接有弹簧二,所述限位板二远离电容器本体的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下壳体内壁固接,所述固定块与限位板二之间固接有弹簧四,所述固定块两侧固接有导杆,所述导杆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限位板二之间铰接有连杆,所述滑块与固定块之间固接有弹簧三,所述弹簧三套设在导杆外,所述导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接有限位片二,所述上壳体顶部内壁固接有挤压气囊和导磁组件,挤压气囊能够顶紧在电容器本体上,填充上壳体与电容器本体之间的空隙,提升电容器本体的稳定性,缓冲组件能够对电容器本体进行保护,防止电容器本体与设备壳体发生碰撞,避免电容器本体发生损坏,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安装板一、安装板二,所述安装板一与下壳体固接,所述安装板二设置在安装板一正下方,所述安装板二顶角处均固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远离安装板二的一端向上贯穿安装板一并固接有限位片一,安装板一与限位柱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之间固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套设在限位柱外。
所述导磁组件包括弹性块、金属弹片、金属杆和导磁金属条,导磁组件能够将金属壳内的电荷导出,导磁金属条较长可直接接地,或者与接地的金属物体连接,从而将金属壳内产生的电荷完全导出,提升金属壳抗电磁干扰的性能,所述金属弹片固接在弹性块与金属杆之间,所述金属杆贯穿上壳体并与上壳体固接,所述导磁金属条与金属杆远离金属弹片的一端固接。
所述上壳体、下壳体上开有与引脚相匹配的凹槽,用于放置引脚,方便引脚伸出金属壳。
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均固接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具有连接固定两个连接板的作用,从而将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固定。
所述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之间固接有与弹簧一相匹配的减震器,所述安装板二远离安装板一的一侧设有胶粘层,胶粘层具有将安装板二与设备壳体固定的作用。
所述限位片二与下壳体内壁固接。
所述滑块上开有与导杆相匹配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初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初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763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缸盖、发动机和车辆
- 下一篇:自动吸附式搬运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