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离子风抑制玻璃幕墙空腔内自然对流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581066.0 | 申请日: | 2022-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37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怡萍;孙凯;银纪赛;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2/92;E04B1/74;E04B1/76;F24F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李妮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离子 抑制 玻璃 幕墙 空腔 自然 对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离子风抑制玻璃幕墙空腔内自然对流的装置,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包括:玻璃幕墙组件和抑制结构。本实用新型具备了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出发,针对全封闭型结构的双层玻璃幕墙,在空腔内部施加一个干涉风源,风源采用的是离子风,它与传统的布风方式不同,它没有运动部件,并且能够实现与玻璃幕墙的一体化,不影响玻璃幕墙的美观性,通过这样反向布置的离子风来削弱双层玻璃空腔内部由于温差产生的自然对流现象,降低空腔内部的热交换,提升双层玻璃的隔热性能,从而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同时涉及到降低碳排放,放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具有极其重大的社会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离子风抑制玻璃幕墙空腔内自然对流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内普遍存在整体能耗大、效率低、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热损失严重等问题,同时受季节影响夏季制冷耗电大、冬季采暖能耗高,社会能源三大消耗行业之一的建筑业能耗每年用掉了社会商品能耗的23%-26%,以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上升趋势,并参照其他国家的建筑能耗增长情况,到本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我国的建筑能耗将占到整个建筑行业耗能的35%左右,单位建筑面积上采暖能耗将达到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三倍,在降低能耗,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任重道远。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美观和建筑舒适度要求的提升,建筑外围结构包括梁柱、门窗、玻璃幕墙等均开始大量使用,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气密性等对建筑能耗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我国建筑节能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密性、保温隔热性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使得总体的建筑能耗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的持续加快,国家开始大力发展环保经济、低碳经济,建筑业以其节能投资回收期短、节能潜力大、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而备受重视。
自上世纪以来,因玻璃幕墙在建筑领域极具建筑美学价值,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它的外立面,玻璃幕墙与传统的砖混材料维护结构相比,其保温性能相对较差,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密性以及隔热保温性能等对建筑能耗产生的影响比较大。
通常可以把玻璃幕墙分为单层玻璃幕墙和双层玻璃幕墙两种,双层玻璃幕墙与单层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热工性能。
双层玻璃幕墙在现代大型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它由内外两层玻璃面板构成,中间的空腔部分为空气层,一般有300mm~2000mm宽度,这种双层结构的玻璃幕墙虽然相比于单层玻璃幕墙在隔热保温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砖混材料的墙壁相比其保温性能依然差一些,因此提升双层玻璃幕墙的隔热性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离子风抑制玻璃幕墙空腔内自然对流的装置,具备了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出发,针对全封闭型结构的双层玻璃幕墙,在空腔内部施加一个干涉风源,风源采用的是离子风,它与传统的布风方式不同,它没有运动部件,并且能够实现与玻璃幕墙的一体化,不影响玻璃幕墙的美观性,通过这样反向布置的离子风来削弱双层玻璃空腔内部由于温差产生的自然对流现象,降低空腔内部的热交换,提升双层玻璃的隔热性能,从而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同时涉及到降低碳排放,放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具有极其重大的社会价值,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离子风抑制玻璃幕墙空腔内自然对流的装置,包括:玻璃幕墙组件和抑制结构;
所述玻璃幕墙组件包括两个玻璃面板,两个所述玻璃面板之间形成空腔;
抑制结构包括:直流高压电发生装置、分线盒、导线、板电极和线电极;
所述板电极和所述线电极安装在所述玻璃面板内部的壁面上,所述板电极和所述线电极通过所述导线用并联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直流高压电发生装置上。
可选的,所述线电极为直径0.2mm的光滑细铜丝;所述板电极为0.15mm厚,50mm宽的铝箔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810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加工头切换型镗铣钻组合机床
- 下一篇:一种螺旋水流推进式花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