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吸痕吸盘有效
申请号: | 202221588576.0 | 申请日: | 2022-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55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谢子伟;陈均强;陈广龙;梁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创亿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6 | 分类号: | B25J15/06 |
代理公司: | 广东东莞市中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61 | 代理人: | 姚美叶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吸痕 吸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吸痕吸盘,包括一吸盘本体、及设置于该吸盘本体下端的一缓冲层,所述吸盘本体内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腔体,其中,在该缓冲层上均匀分布有与该腔体连通的吸附孔。该防吸痕吸盘能形成稳定的吸附力且不会在产品表面留下吸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吸痕吸盘。
背景技术
在金属薄片加工搬运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吸盘将薄片吸起并移动至加工位置,吸盘一般通过真空产生吸附力,被吸盘吸起的金属薄片表面上往往容易产生吸痕,影响产品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吸痕吸盘,能形成稳定的吸附力且不会在产品表面留下吸痕。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吸痕吸盘,包括一吸盘本体、及设置于该吸盘本体下端的一缓冲层,所述吸盘本体内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腔体,其中,在该缓冲层上均匀分布有与该腔体连通的吸附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层为无纺布、海绵、及无纺布海绵垫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纺布海绵垫包括一无纺布套、及设置于该无纺布套内的一海绵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在所述吸盘本体的下端具有向外周凸起的一环状凸起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层通过热熔工艺粘附在吸盘本体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层通过一胶黏层粘附在吸盘本体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层具有与吸盘本体下端相匹配的套袋结构,并套设于吸盘本体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层且位于腔体下方的厚度为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层且位于腔体下方的厚度为2-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防吸痕吸盘,通过在吸盘本体下端设置缓冲层,缓冲层上的吸附孔能保证吸盘的吸附力,使得吸盘具有稳定的吸附力,同时,缓冲层增大了吸盘下端与产品接触的面积,在吸盘吸起产品时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有效的避免吸盘在产品上留下吸痕。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吸痕吸盘中缓冲层与吸盘本体的第(1)种结合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吸痕吸盘中吸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吸痕吸盘中无纺布海绵垫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吸痕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吸痕吸盘中缓冲层与吸盘本体的第(2)种结合方式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吸痕吸盘中缓冲层与吸盘本体的第(3)种结合方式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吸痕吸盘中缓冲层与吸盘本体的第(3)种结合方式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创亿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创亿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88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打扁以及分歧功能的管料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制氧机用吸附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