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减震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45439.6 | 申请日: | 202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52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马乾瑛;雷德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E04B5/0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赛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5 | 代理人: | 王伟超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减震 楼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减震楼板,包括上部楼板、下部楼板设置于上部楼板与下部楼板之间的楼板减震连接件;所述楼板减震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封板、天然橡胶块,所述连接板分为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封板分为上封板、下封板,所述天然橡胶块设置于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所述上连接板设置于上封板上方,所述下连接板设置于下封板下方;所述上部楼板下方四周设置有第一槽钢,所述下部楼板下方四周设置有第二槽钢,所述下部楼板与第二槽钢之间还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板;该装配式减震楼板构造简单,制造方便,运行机理清晰可靠。楼板减震连接件置于上部楼板和下部楼板之间,起到减弱水平地震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减震楼板。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结构以其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建筑标准化等功能特点,加之施工便捷、节省资源、减少劳动力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建筑楼板作为主要承重及传递荷载的结构,不仅要满足竖向荷载作用下人强度要求,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和传统的现浇结构体系相比,预制结构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把结构分成不同部位的构件集中到工厂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其自身工程质量品质得到保证。同时,由于模板和现场混凝土湿作业减少,大力提升了施工速度,有效缩短结构工期,提升了投资回收速率和经济效益。
在高层和超高层的减震体系中,大多采用被动减震技术,主要的方法有隔震技术、耗能减震技术及调谐减震技术。常见的方式有:a、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或下部)结构之间,设置可以人为改变结构体系振动特性的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系统,使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地基“隔开”,“隔断”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有效传递路径;b、在建筑结构上部体系上添加屈曲约束支撑、粘滞阻尼器或其它形式的阻尼器,用以消耗输入的地震能量,确保结构物的安全;c、在结构的某部位设置一个具有质量、刚度、阻尼的附加子结构,其与原结构体系的动力性能成一定的关系,使得地震能量在原结构与附加子结构之间重新分配,减小原结构的振动。
实际工程中,限于适用要求限制,可供耗能装置安装的位置往往非常有限,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或其他一些对建筑面内通透性有较高要求的结构。因此很多时候会选择把一些构件,如连梁或部分剪力墙构件,作为位移耗能构件,而利用楼板进行减震研究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楼板不具有减震功能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减震楼板,包括上部楼板、下部楼板设置于上部楼板与下部楼板之间的楼板减震连接件;所述楼板减震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封板、天然橡胶块,所述连接板分为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封板分为上封板、下封板,所述天然橡胶块设置于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所述上连接板设置于上封板上方,所述下连接板设置于下封板下方;所述上部楼板下方四周设置有第一槽钢,所述下部楼板下方四周设置有第二槽钢,所述下部楼板与第二槽钢之间还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钢包括第一槽钢连接板、第二槽钢连接板、第三槽钢连接板,所述第一槽钢连接板与第三槽钢连接板竖直、平行设置,第二槽钢连接板水平设置,并且第一槽钢连接板的上端与第二槽钢连接板的左侧连接,第三槽钢连接板的上端与第二槽钢连接板的右侧连接,所述第二槽钢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多个螺栓孔,所述上部楼板与第二槽钢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槽钢包括第四槽钢连接板、第五槽钢连接板、第六槽钢连接板,所述第四槽钢连接板与第六槽钢连接板竖直平、平行设置,第五槽钢连接板水平设置,并且第四槽钢连接板的上端与第五槽钢连接板左侧连接,第六槽钢连接板的上端与第五槽钢连接板右侧连接,所述第五槽钢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下部楼板,所述下部楼板与第五槽钢连接板之间还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槽钢的下方还设置有方钢,所述方钢的下方设置有垫板。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料为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454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过真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