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片相互交错式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1704710.9 | 申请日: | 202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26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兰;高洒洒;袁寄望;孙少博;张锐;葛茂生;刘孟阳;梁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9/44 | 分类号: | B01D29/44;B01D29/90;B01D35/30;B01D29/92 |
代理公司: | 西安赛博睿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6 | 代理人: | 纪尚鹏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互 交错 过滤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片相互交错式过滤器,包括外壳和底座,外壳的下端通过卡扣与底座的上端连接;底座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口,下边设置有出水口,底盘架放在底座,导流板呈辐射状与底盘连接;支撑杆的下端贯穿底盘,固定杆一端固定在底盘上,另一端与顶盖接触连接;顶盖与支撑杆通过螺纹连接,在顶盖和支撑杆之间设有弹簧;固定杆对称的设有两根,其上交错的套装若干圆环体、且正反面都分布有流道的叠片。通过叠片交错叠加,形成不同尺寸的流道进口,增强了拦截作用,减小了流道的堵塞程度,增加叠片过滤器的运行时间;叠片宽度小,降低了水头损失与造价;流道断面为等腰梯形,内切圆直径增大,过滤精度减小,适用于多种水质过滤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水灌溉过滤装置领域,涉及一种叠片相互交错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飞速发展,自动化水平也随之提升。在实际工程中,与其他过滤器相比,叠片过滤器结合了砂石过滤器与网式过滤器的优点,并可任意组装,反冲洗效果好,且容易实现自动化。
叠片作为叠片过滤器的核心部件,传统的叠片流道断面小、流道长的特点导致过滤器应用场景较为局限、过滤精度过高、水头损失大、易堵塞流道、运行时间短等问题。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叠片改进,如杨培岭等(申请公布号:CN107510973B)公开了一种叠片,在叠片上下两侧面的中部分别设置了一个环形的缓冲槽。虽增加了环形缓冲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头损失的突增现象,且扩大了流道中的泥沙沉降区,但在反冲洗时不易冲洗干净。刘奎等(申请公布号:CN214551593U)公开了一种错流式叠片过滤器,叠片呈圆台式,叠片内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方向相反且相互交错的斜形凹槽。虽该发明提高了叠片式过滤器的反冲洗效果,但水头损失与过滤效率没有改进。综上,叠片式过滤器的过滤精度高、水头损失突增现象以及运行时间短并未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头损失小、过滤效果好且不易堵塞流道的叠片相互交错式过滤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叠片相互交错式过滤器,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外壳的下端通过卡扣与底座的上端连接;所述底座的侧面设置有进水口,下边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外壳的腔体内安装有滤芯骨架;所述滤芯骨架由底盘、导流板、支撑杆、固定杆、顶盖组成,所述底盘架放在底座,所述导流板呈辐射状与底盘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贯穿底盘,其上有若干小孔;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在底盘上,另一端与顶盖接触连接;所述顶盖与支撑杆通过螺纹连接,在顶盖和支撑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固定杆对称的设有两根,其上交错的套装若干圆环体、且正反面都分布有流道的叠片。
所述叠片的对称轴线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孔,所述两个固定孔与叠片中心位置不一致。
所述流道在圆环体的两面设置,且正面流道沿顺时针,反面沿逆时针呈现辐射状分布。
本实用新型一种叠片相互交错式过滤器的工作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含杂质水进入叠片,由于叠片交错,相邻叠片相交处形成不同尺寸的流道进口,大于流道进口尺寸的杂质被拦截在外壳内以及错位的流道处,错位处拦截的杂质由于自身重力以及水流紊动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其拦截在外壳内,减轻了流道内的堵塞程度,小于流道进口尺寸大于流道出口尺寸的杂质拦截在流道中,实现过滤;反冲洗时,支撑杆的小孔中射流的高速水流从流道出口进入流道,将拦截在流道中的杂质冲出流道,达到彻底清洗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叠片相互交错式过滤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叠片相互交错式过滤器,由于叠片交错形成不同尺寸的流道进口,大于叠片流道进口尺寸的粗颗粒杂质由于自身重力以及水流紊动作用被拦截在叠片外,减小了流道的堵塞程度,增加叠片过滤器的运行时间。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叠片相互交错式过滤器,相比传统叠片,叠片宽度减小,降低了造价以及有效地减小水头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7047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耦合调节组件、滤波器和通信设备
- 下一篇:伺服驱动器电源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