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梯田式生态过滤带有效
申请号: | 202221790288.3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95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韦依伶;殷金岩;赵秀芳;徐曼;周荫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天津知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49 | 代理人: | 吴珊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田 生态 过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梯田式生态过滤带,包括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多个过滤单元,所述多个过滤单元呈阶梯状;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沿雨水流向设置的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第三过滤组件和第四过滤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梯田式生态过滤带,相较于传统斜坡式生态过滤带,本申请中通过呈阶梯状的过滤单元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并且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下方均设有不透水基座,避免了雨水从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下方渗透进土地内,提高了呈阶梯状过滤单元对雨水的过滤效果,并且铅丝石笼内的过滤石块能够有效的将雨水中较大颗粒物,如泥沙、植物残体碎片等进行截留,实现雨水的初步过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净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梯田式生态过滤带。
背景技术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推进,雨水资源受到重视,各种雨水净化设施不断建设,其中生态过滤带通常替代传统的挡土墙、水泥硬化斜坡等,生态过滤带通常为斜坡式结构,通过多孔滤料、微生物和植物共同作用,拦截、吸附雨水径流中污染物,达到净化雨水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以多孔滤料为主体结构、缺乏硬质框架支撑的生态过滤带强度有限,只能建设为较为平缓的坡度,应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雨水流经斜坡式生态过滤带过程中,仅受摩擦力作用损失少量势能,雨水径流流速削减效果较弱;斜坡式生态过滤带不利于水土保持,支撑植物生长的基质在雨水径流的冲击下容易流失,成为新的污染源;生态过滤带最上方的第一排植物受到雨水径流冲击严重,容易造成植物死亡,且滞留在上方滤料、种植基质的泥沙、有机物颗粒等污染物最多,容易造成堵塞,影响雨水下渗和过滤净化效果。为响应海绵城市建设,消减雨水径流势能,实现径流水体的净化,同时提高生态过滤带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升景观丰富度,需开发一种梯田式生态过滤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梯田式生态过滤带,以期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梯田式生态过滤带,包括过滤机构;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多个过滤单元,所述多个过滤单元呈阶梯状;
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沿雨水流向设置的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第三过滤组件和第四过滤组件。
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的下方均设有不透水基座;
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集水槽,以及设置在集水槽内的铅丝石笼;
所述铅丝石笼内填充有过滤石块;
所述集水槽靠近第二过滤组件一端的上端部设有导流口;
集水槽设置在不透水基座的上方;
所述铅丝石笼上端固定连接有石笼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置在不透水基座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层为火山岩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为黄金沙层,所述第三过滤层为土壤基质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过滤组件设有不少于一个。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过滤组件设有2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过滤组件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四过滤层、第五过滤层和第六过滤层;所述第四过滤层下方设有夯土基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过滤层为砾石层,所述第五过滤层为黄金沙层,所述第六过滤层为土壤基质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过滤组件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七过滤层和第八过滤层;所述第七过滤层设置在土壤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七过滤层为砾石层,所述第八过滤层为碳化松树皮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过滤层的上表面还设有硬质击水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7902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