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撑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794458.5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69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郭继鹏;许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474 | 分类号: | H01M50/474;H01M50/477;H01M50/471;H01M50/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尹红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电池 单体 用电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撑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支撑件用于电池单体、并由电池单体中电极组件的中心孔内支撑电极组件,支撑件包括:支撑单体部,支撑单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成型,且至少两个支撑单体部沿支撑件的径向间隔设置,支撑单体部用于支撑中心孔;变形部,连接于至少两个支撑单体部之间,变形部沿径向可变形设置,以通过变形部的变形改变至少两个支撑单体部之间的间距。在支撑件伸入中心孔之前,可以减小至少两个支撑单体部之间的间距,进而减小支撑件的径向尺寸,便于将支撑件送入中心孔内。支撑件伸入中心孔后,可以增大变形部的尺寸,使得支撑件的径向尺寸增大,支撑件能够向中心孔提供更好的支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其中,圆柱电池的电极组件呈圆形卷绕状,并在中心形成中心孔。若中心孔的强度不够,在循环后期,电极组件膨胀力增大会导致中心孔发生坍塌,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因此会在中心孔内设置支撑件,支撑件和中心孔的装配效率严重影响电池单体的整体装配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能够提高支撑件的装配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件,用于设置于电池单体中卷绕状电极组件的中心孔内,支撑件包括:支撑单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成型,且至少两个支撑单体部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变形部,相邻的两个支撑单体部之间连接有变形部,变形部沿第二方向可变形设置,以调整至少两个支撑单体部之间的间距,使支撑单体部支撑中心孔的内壁。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支撑件用于电池单体,在支撑件的使用过程中,支撑件可以设置于电极组件的中心孔内,支撑组件在中心孔内支撑电极组件,以改善电极组件易坍塌的问题,因此通过在电池单体内设置支撑件能够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此外,支撑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体部和连接相邻两个支撑单体部的变形部,通过变形部的变形能够改变至少两个支撑单体部之间的间距,进而改变支撑件的径向尺寸。在支撑件伸入中心孔之前,可以通过减小变形部的尺寸而减小至少两个支撑单体部之间的间距,进而减小支撑件的径向尺寸,便于将支撑件送入中心孔内。支撑件伸入中心孔后,可以增大变形部的尺寸,增大至少两个支撑单体部之间的尺寸,使得支撑件的径向尺寸增大,支撑件能够向中心孔提供更好的支撑。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支撑单体部之间设置能够变形的变形部,能够有效提高支撑件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单体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环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设置,且第一部分具有在环绕轴线的路径上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及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开口,两个支撑单体部的开口相向设置。
在这些实施例中,支撑单体部由第一部分环绕沿第一方向的轴线设置成型,使得支撑单体部的形状和中心孔的形状更加适配,两个支撑单体部的开口相向,便于将变形部设置于两个支撑单体部的内部而不会增大支撑件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形部连接于两个支撑单体部的第一部分之间。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变形部的变形,能够改变两个支撑单体部的第一部分之间的间距,从而增大或减小支撑件的径向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单体部还包括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连接于第一部分的至少一个端部,且第二部分覆盖至少部分开口,变形部连接于两个支撑单体部的第二部分之间。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部分上连接有第二部分,变形部连接于第二部分之间,能够减小变形部的尺寸。且第二部分能够增大支撑单体部的尺寸,变形部只需要较小的变形即可实现支撑件的径向尺寸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794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玻璃窗防/除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套气筒检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