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使用的智能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2221828853.0 | 申请日: | 202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81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何经伟;王厚英;刘仕俊;刘玉媛;徐世举;周明理;陈家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海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9/00;E05B9/06;E05B9/08;E05B17/18;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创智合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92 | 代理人: | 吴彩凤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使用 智能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使用的智能门锁,所述门体上安装有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安装在门板前侧面的前面板、安装在门板后侧面的后面板和固定安装在门板内部的锁体,所述锁体的侧面设置有锁舌,所述锁体上插接有用于控制锁舌收放的方轴,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上均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上开设有插合孔,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与锁芯配合的钥匙插孔,所述前面板远离锁体的一侧设置有封垫,所述封垫的上部与前面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门体、智能锁、前面板、锁体、后面板、方轴、插合孔、把手、锁舌、锁芯、封垫、插合孔、凸出部和凹陷孔等,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门锁容易被不法分子撬开的和增加电池盖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门锁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使用的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2163056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使用的智能门锁,包括门体,所述门体的表面设置有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组件的表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有手柄,所述手柄的表面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所述外组件的表面设置有扬声器,所述外组件的表面设置有红外线摄像头,所述外组件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外组件的表面设置有按键,所述门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锁芯,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锁芯,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锁芯,所述门体的表面安装有内组件,所述内组件的表面设置有电池盒,所述内组件的表面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外组件的底部设置有MicroUSB接口。
其主要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门锁,由于结构简单,容易被不法分子撬开的问题,但是其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仅是增加了智能门锁使用的多样性,并没有解决不牢靠容易被撬开的问题,所以急需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使用的智能门锁来解决智能门锁容易被撬开的问题,来增加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同时现有的智能门锁电池槽的盖板容易被室内的小孩取下,导致电池掉落,门外的大人无法打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使用的智能门锁,具有能够增加智能门锁的安全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门锁容易被不法分子撬开的和增加电池盖稳定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使用的智能门锁,所述门体上安装有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安装在门板前侧面的前面板、安装在门板后侧面的后面板和固定安装在门板内部的锁体,所述锁体的侧面设置有锁舌,所述锁体上插接有用于控制锁舌收放的方轴,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上均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上开设有插合孔,所述方轴的两端与插合孔插合,所述锁体的内部设置有锁芯,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与锁芯配合的钥匙插孔,所述前面板远离锁体的一侧设置有封垫,所述封垫的上部与前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封垫的下部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凹陷孔,所述凸出部与凹陷孔插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前面板靠近锁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后面板上贯穿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锁体上的通孔与螺纹筒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后面板远离门体的一侧开设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上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一体成型直角卡钩,所述后面板上开设有与直角卡钩相互配合的直角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盖板与电池槽之间还设置有锁合部件,所述锁合部件包括开设于后面板顶部的销槽,与盖板顶部一体成型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自上至下贯穿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设置有销杆,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活动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提手和后面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销杆的形状为圆柱状,所述销槽的横截面为与销杆横截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靠近门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软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用于使用者输入密码开门的触摸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海职业学院,未经北海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828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材料冲击检测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的消防水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