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无品中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839193.6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22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华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卉 |
主分类号: | G10D1/05 | 分类号: | G10D1/05;G10D3/02;G10D3/053;G10D3/10;G10D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苏利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无品中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半无品中阮。该半无品中阮包括琴头、琴颈、琴身,所述琴颈的顶部与所述琴头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琴颈的底部与所述琴身的顶部连接;琴轴,其设置在所述琴头的两侧;缚弦,其设于所述琴身底部;指板,其设于所述琴颈上;琴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琴轴上,另一端经过所述指板及所述琴身并固定在所述缚弦上;品柱,其嵌于所述指板上,数量为13个,且自指板底部向上均匀排列至琴身顶部处。本申请解决了由于中阮的琴弦张力强健难以演奏,且带有24个品柱束缚,可塑性低,造成的中阮难以演奏、普及、推广的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乐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半无品中阮。
背景技术
发明人发现,目前市场上的中阮,由于其强健的琴弦张力使演奏者难以挖掘每个音被开发的音乐潜能,并且中阮带有二十四个品柱的束缚,使其对每个音的装饰性能力、滑音、揉弦的变化效果以及对每个音的音域变化可塑造性都大打折扣,进而使得本种民族乐器难以演奏、普及、推广。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中阮的琴弦张力强健难以演奏,且带有24个品柱束缚,可塑性低,造成的中阮难以演奏、普及、推广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无品中阮,以解决中阮难以演奏、普及、推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半无品中阮。
根据本申请的半无品中阮包括:琴头、琴颈、琴身,所述琴颈的顶部与所述琴头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琴颈的底部与所述琴身的顶部连接;
琴轴,其设置在所述琴头的两侧;
缚弦,其设于所述琴身底部;
指板,其设于所述琴颈上;
琴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琴轴上,另一端经过所述指板及所述琴身并固定在所述缚弦上;
品柱,其嵌于所述指板上,数量为13个,且自指板底部向上均匀排列至琴身顶部处。
进一步的,所述品柱包括:3个短品柱,3个中品柱及7个长品柱。
进一步的,所述指板粘接在所述琴颈上。
进一步的,所述琴身为扁圆形共鸣箱体。
进一步的,所述共鸣箱体包括:面板、背板,及连接所述面板及所述背板的侧板。
进一步的,所述琴轴为4个,且不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琴头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琴身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音孔。
进一步的,所述音孔为飞鸟形音孔。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码子,所述码子上设有通孔,所述琴弦与所述缚弦连接时穿过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琴头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琴轴下侧处分别设有一个山口,所述山口上设有凹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仅保留13个品柱,将前11品柱用指板替代的方式,通过琴头、琴颈、琴身,所述琴颈的顶部与所述琴头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琴颈的底部与所述琴身的顶部连接;琴轴,其设置在所述琴头的两侧;缚弦,其设于所述琴身底部;指板,其设于所述琴颈上;琴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琴轴上,另一端经过所述指板及所述琴身并固定在所述缚弦上;品柱,其嵌于所述指板上,数量为13个,且自指板底部向上均匀排列至琴身顶部处,达到了前11品柱用指板代替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便于演奏、普及、及推广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中阮的琴弦张力强健难以演奏,且带有24个品柱束缚,可塑性低,造成的中阮难以演奏、普及、推广的问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卉,未经华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8391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白质分离器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滚压机旋转推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