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胸腰椎难复性椎体后缘骨折的复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1887364.2 | 申请日: | 202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56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魏波;梁振;黄成硕;杨海娜;吴廷瑞;胡资兵;向旻;周世怀;陈义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赵蕊红 |
地址: | 52400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腰椎 复性 后缘 骨折 复位 | ||
一种用于胸腰椎难复性椎体后缘骨折的复位器,设置有用于固定于椎弓根钉棒的支撑部和用于对椎体后缘骨折块进行复位的伸缩功能部,所述伸缩功能部可拆卸配于所述支撑部。该用于胸腰椎难复性椎体后缘骨折的复位器通过伸缩功能部能够在术中对椎体后缘骨折块施加稳定及缓慢的作用力,更好地达到椎管减压作用,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的撬拔复位方式,从而减少周围组织损伤,提高手术效率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胸腰椎难复性椎体后缘骨折的复位器。
背景技术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且严重的临床疾患,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手术入路分前路和后路两种,虽然前侧入路手术能有效地减压、复位并且恢复前柱的正常序列,但由于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周期较长、手术操作较复杂。而后侧入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周期较短、手术操作较简单,因此目前学术界和临床上多推荐采用后路手术。
然而,后路手术在操作中为了避免脊髓或神经的损伤,往往对来自前方的骨折块占位减压不彻底,复位效果较前路差,且由于空壳效应导致术后中晚期易于并发脊柱后突畸形。同时由于存在后纵韧带的牵拉、脊髓空间占位等因素,特别是在椎间撑开后,利用传统复位器械无法实现骨折块有效复位,容易导致一期复位丢失。
针对胸腰椎难复性椎体后缘骨折,目前没有专用特定配套设计的复位器,临床上常用小刮匙、弧形骨凿、骨膜剥离器、骨锉和推进器等特殊器械进行复位,这类器械只能将骨折块向上下两侧及周边方向撬拔复位,这种撬拔复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容易导致脊神经根、硬脊膜囊、脊髓、胸腹腔脏器及大血管等损伤,存在严重手术安全隐患;(2)容易导致骨折块再发骨折;(3)无法实现精准复位,术中常需要多次调整复位角度并且需要配合多种器械进行人工复位,既加重周围组织损伤,同时也延长了手术时间。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胸腰椎难复性椎体后缘骨折的复位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甚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胸腰椎难复性椎体后缘骨折的复位器。该用于胸腰椎难复性椎体后缘骨折的复位器能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提高手术效率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用于胸腰椎难复性椎体后缘骨折的复位器,设置有用于固定于椎弓根钉棒的支撑部和用于对椎体后缘骨折块进行复位的伸缩功能部,所述伸缩功能部可拆卸配于所述支撑部。
优选的,上述伸缩功能部设置有座体、复位杆和用于固定所述复位杆伸出于所述座体长度的固定装置,所述复位杆可移动贯穿于所述座体,所述固定装置装配于所述座体,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复位杆活动抵接。
优选的,上述复位杆设置有杆主体和带有角度的功能头,所述杆主体活动装配于所述座体,所述功能头可拆卸装配于所述杆主体的末端,且所述功能头远离所述座体。
优选的,上述杆主体设置为齿条。
优选的,上述功能头为弯折状结构,对所述弯折状结构沿垂直于所述齿条的齿结构所在平面进行截取,得到截取平面,在所述截取平面中存在圆弧,所述圆弧的弧度为A,存在π/3≤A<5π/6。
优选的,上述固定装置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杆主体移动的转动器和用于固定所述杆主体的卡位器,所述转动器和所述卡位器分别装配于所述座体,所述转动器与所述齿条传动连接,所述卡位器与所述齿条卡接。
优选的,上述转动器设置有齿轮和转动杆,所述齿轮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于所述座体,所述齿轮位于所述座体的内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
优选的,上述卡位器设置有夹体和用于使所述夹体复位的弹簧,所述夹体可转动装配于所述座体,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夹体与所述座体之间,所述夹体的一端与所述杆主体的齿活动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887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稳定型双由令球阀
- 下一篇:便携式移动电源及穿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