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外预应力FRP筋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957116.0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91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廷毅;陈博涵;刘巍巍;娄晨阳;徐路凯;陈宇;袁延飞;王海涛;杨志刚;田真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08 | 分类号: | E04C5/08;E04C5/12;E04C5/16;E04C5/18;E04C5/07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余炎锋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 预应力 frp 转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技术领域。一种体外预应力FRP筋转向装置,包括钢绞线、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设置有混凝土转向块,所述钢绞线与混凝土转向块对应设置;所述钢绞线的第一端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筒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一连接筒的第二端部连接设置有第一FPR筋;所述钢绞线的第二端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筒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二连接筒的第二端部连接设置有第二FPR筋;所述第一FPR筋和第二FPR筋分别布设在所述混凝土转向块的两侧,并绕所述混凝土转向块呈夹角布置。本申请能够实现多个部件的有效组合,保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实现FPR筋的转向布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预应力FRP筋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预应力FRP筋加固是利用布置在承载结构主体外的FRP筋施加预应力的加固技术。FRP筋重量轻、抗拉强度高,与传统钢绞线、高强钢丝或粗钢筋相比,耐腐蚀性能好。采用钢绞线、高强钢丝或粗钢筋做为预应力筋可通过转向装置实现折线型布置,但FRP筋抗剪强度低,用于体外预应力结构中不宜布置成折线型,极大限制了FRP筋的应用方式。
转向装置是体外预应力体系中重要的传力装置,通过它可以调整体外预应力筋的线形和转角,使结构受力优化。合理的转向块布置,可以减小体外预应力筋的二次效应,提高结构承载能力。体外预应力体系转向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混凝土转向块,一种是钢结构转向装置,这类转向装置是利用钢绞线、高强钢丝或粗钢筋弹模高,延性好的特性实现的。与钢绞线、高强钢丝或粗钢筋相比,FRP筋的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弹模较低,采用折线型布筋方式不易进行预应力张拉;若采用混凝土或钢结构转向装置,FRP筋会与转向装置相互摩擦、挤压,进而对FRP筋表面造成较大损伤,摩擦损失较大,降低材料的利用率。
因此,提出一种既适合FRP筋性能特点,又能实现FRP筋折线布置,同时亦可继续使用传统转向方法的体外预应力FRP筋转向装置,对推进FRP筋在体外预应力技术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体外预应力FRP筋转向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多个部件的有效组合,保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实现FPR筋的转向布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体外预应力FRP筋转向装置,包括:
钢绞线,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设置有混凝土转向块,所述钢绞线与混凝土转向块对应设置;
第一连接筒,所述钢绞线的第一端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筒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一连接筒的第二端部连接设置有第一FPR筋;以及
第二连接筒,所述钢绞线的第二端部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筒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二连接筒的第二端部连接设置有第二FPR筋;
所述第一FPR筋和第二FPR筋分别布设在所述混凝土转向块的两侧,并绕所述混凝土转向块呈夹角布置。
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布置,使得钢绞线与对应的FPR筋实现了有效稳定的连接,从而借助于钢绞线实现了FPR筋的转向,最大程度上保障了FPR筋的性能效果,在传统的转向方法上,推进了FPR筋在体外预应力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本实用新型体外预应力FRP筋转向装置,优选地,所述钢绞线与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锥形挡头,在所述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的其中一端部均设置有锥形挡头,所述锥形挡头与对应的第一连接筒或第二连接筒同轴布置;以及
锚固夹片,其固定夹持在钢绞线上,所述锚固夹片与锥形挡头对应贴合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9571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