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排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973260.3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86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朱锦明;陈卫杰;陈卫国;王云飞;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七零一所杨园高压氧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0/02 | 分类号: | A61G10/02;A61M16/00;A61M1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空气 加压 氧舱微 阻力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医用氧舱排氧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排氧装置,包括排氧缓冲罐和排氧阀门,排氧缓冲罐和排氧阀门相连通,排氧阀门远离排氧缓冲罐的一端设置有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排氧管路,排氧缓冲罐上设置有排氧波纹管,排氧波纹管远离排氧缓冲罐的一端设置有吸排氧三通阀,吸排氧三通阀的另外两端分别设置有呼吸面罩和吸氧波纹管,且吸氧波纹管与供氧设备相连通,排氧缓冲罐上设置有与舱体腔室相连通的止回阀,且止回阀的舱体腔室朝排氧缓冲罐内腔方向为流通方向。本申请具有能够通过止回阀,使得舱体内的高压气体可以进入排氧缓冲罐内,而排氧缓冲罐内的废氧不易进入舱体内,达到改善废氧易从排氧缓冲罐泄漏至舱体内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用氧舱排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排氧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氧治疗是指在高压的环境下,呼吸纯氧或高浓度氧以治疗缺氧性疾病和相关疾患的治疗方法。高压氧舱是用于高压氧治疗的专用设备,使用时向舱体内注入空气介质并将舱体内环境压力升高,舱体内患者通过吸氧装置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从而治疗患者的疾病。
目前,医用氧舱常用的排氧装置包括排氧缓冲罐和排氧阀门,排氧缓冲罐上安装有排氧波纹管,排氧波纹管远离排氧缓冲罐的一端安装有吸排氧三通阀,吸排氧三通阀的另外两端分别安装有呼吸面罩和吸氧波纹管,且吸氧波纹管与供氧装置相连通。排氧缓冲罐与排氧阀门相连通,排氧缓冲罐与舱体的舱室相连通,排氧阀门远离排氧缓冲罐的一端安装有与舱体外部空间相连通的排氧管路。
当医用氧舱内患者需要吸氧治疗时,先戴上呼吸面罩开始吸氧,氧气从供氧装置经吸氧波纹管进入呼吸面罩内,呼出的废氧通过吸排氧三通阀、排氧波纹管流入至排氧缓冲罐内,排氧时,打开排氧阀门,因舱内的压力高于舱外压力,在压力差的驱动下,舱内的高压气体进入排氧缓冲罐并通过排氧管路将废氧排出舱外,且在排氧缓冲罐的作用下能大大降低患者呼气时的阻力,从而使得患者呼气更加顺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排氧缓冲罐与舱体的舱室相连通,在患者呼出废氧以及排氧的过程中,废氧易从排氧缓冲罐泄漏至舱体内,从而使得舱室内的氧气浓度升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废氧易从排氧缓冲罐泄漏至舱体内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废氧易从排氧缓冲罐泄漏至舱体内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排氧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排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微阻力排氧装置,包括排氧缓冲罐和排氧阀门,排氧缓冲罐和排氧阀门相连通,排氧阀门远离排氧缓冲罐的一端设置有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排氧管路,排氧缓冲罐上设置有排氧波纹管,排氧波纹管远离排氧缓冲罐的一端设置有吸排氧三通阀,吸排氧三通阀的另外两端分别设置有呼吸面罩和吸氧波纹管,且吸氧波纹管与供氧设备相连通,所述排氧缓冲罐上设置有与舱体腔室相连通的止回阀,且所述止回阀的舱体腔室朝排氧缓冲罐内腔方向为流通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时,患者先戴上呼吸面罩,供氧设备内的氧气经过吸氧波纹管与吸排氧三通阀流入呼吸面罩内,患者呼出的废氧经吸排氧三通阀与排氧波纹管进入排氧缓冲罐内,当需要排氧时,打开排氧阀门,此时舱体内的气压高于排氧缓冲罐内的气压,舱体内的高压气体进入排氧缓冲罐并经过排氧管路排出舱体。在患者呼出废氧以及排氧缓冲罐排氧的过程中,止回阀对排氧缓冲罐进行单向封堵,使得舱体内的高压气体可以进入排氧缓冲罐内,而排氧缓冲罐内的废氧不易进入舱体内,从而使得废氧不易从排氧缓冲罐泄漏至舱体内。
优选的,所述排氧缓冲罐位于舱体内,所述排氧阀门位于舱体外,所述排氧缓冲罐上设置有排氧穿管,所述排氧穿管穿过舱体并与排氧阀门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氧缓冲罐排氧过程中,废氧从排氧缓冲罐进入排氧穿管内,再从排氧穿管经过排氧阀门并进入排氧管路内,最后从排氧管路排出至室外。排氧阀门安装在舱体外部更加便于工作人员在患者进行治疗时操作排氧阀门进行排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七零一所杨园高压氧舱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七零一所杨园高压氧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9732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PCB板生产的传输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电梯门地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