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综掘面截割头产尘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977384.9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86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龙在海;王磊;褚新龙;刘旭东;李长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凌峰 |
地址: | 830027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掘面截割头产尘 模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综掘面截割头产尘模拟装置,综掘面截割头产尘模拟装置包括:模拟截割头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筒形出尘件,驱动件可驱动筒形出尘件沿其轴线转动,筒形出尘件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相连通的出尘孔;产尘件,可活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产尘件具有产尘腔以及与产尘腔相连通并贯穿产尘件设置的产尘孔。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模拟发尘装置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综掘面截割头产尘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煤矿采掘机械化水平提高,作业产尘量成倍增加。尤其是采掘工作面的产尘量占煤矿井下总产尘量90%以上,矿井尘害显然已成为井下最主要的安全问题。虽然通过煤层注水、通风、喷雾、个体防护等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但由于对工作面粉尘运移和分布规律分析不清晰,使除尘系统的设计和布置方面都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导致控尘效果不理想,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仍然远高于国家有关规定。
综掘工作面作为主要的产尘场所,产生的粉尘不仅加大了作业人员罹患职业病的概率,而且降低了生产环境的能见度,还使生产环境增加了尘源性爆炸的风险,使得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和生产安全均得不到保障。为了更好掌握综掘面粉尘扩散规律,需制作适宜的产尘装置,模拟综掘工作面中粉尘实际的运动状态,进而分析煤矿井下工作主要产尘点的粉尘扩散状态,研究粉尘在巷道中的分布规律,确定控尘装置及除尘设备的合理位置或提出新式控除尘方法,从而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改善接尘人员的工作环境,满足现场生产的标准,保障工人身心健康。
在相关技术中,常用的模拟发尘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通过气溶胶发生器模拟粉尘运动,但是发尘量无法满足模拟实验要求,粉尘发射面积和放射方向与现场实际粉尘运动状态存在较大出入,误差较大;第二种通过风扇扬尘或人工扬尘方式,但是无法满足稳定、定量产尘的需求,风扇产生的风流与作业人员所占体积均对工作面风流场产生不容忽视的干扰,影响模拟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综掘面截割头产尘模拟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模拟发尘装置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综掘面截割头产尘模拟装置,综掘面截割头产尘模拟装置包括:模拟截割头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筒形出尘件,驱动件可驱动筒形出尘件沿其轴线转动,筒形出尘件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相连通的出尘孔;产尘件,可活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产尘件具有产尘腔以及与产尘腔相连通并贯穿产尘件设置的产尘孔。
进一步地,产尘件包括空心球,空心球的空心结构形成产尘腔,产尘孔贯穿设置在空心球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空心球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半球体和第二半球体,第一半球体和第二半球体均空心设置,第一半球体的侧壁和第二半球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产尘孔。
进一步地,筒形出尘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筒形出尘网,驱动件与第一端板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端板沿其轴线转动,筒形出尘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的外边沿和第二端板的外边沿连接,第一端板、筒形出尘网以及第二端板之间的空间形成容纳腔。
进一步地,模拟截割头组件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容纳腔内的限位板,限位板与第一端板同轴设置,产尘件可活动地设置在限位板和第二端板之间。
进一步地,模拟截割头组件还包括与第一端板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轴沿第一端板的轴线穿设于第一端板,驱动件与传动轴的一端驱动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容纳腔,限位板可移动地设置在传动轴上。
进一步地,模拟截割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传动轴和限位板之间的止转件,传动轴的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限位板具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孔,止转件能够限制限位板相对转动传动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977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体输送机构及白炭黑补强剂硅胶生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水下环境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