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汇流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990434.7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88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罗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03 | 分类号: | H01M50/503;H01M50/507;H01M50/209;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徐春燕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汇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配件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汇流排结构,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其中,固定部在连接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两个固定部与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固定部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部的下侧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相平行的设置有若干个,连接部的厚度小于固定部的厚度;本汇流排通过设置两个带有连接槽的固定部用于连接电池极柱,如此一来,汇流排与电池极柱的接触面增大,同时在连接部设置有加强筋以保证两个固定部的连接强度和载流能力,如此使得汇流排无需较大的厚度,其占用纵向空间小,从而可降低电池成组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汇流排结构。
背景技术
在低碳经济、碳中和的共识下,全球主要国家均提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规划,动力电池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电池成组后构成电池包,电池包是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并在需要电能的时刻又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电子设备进行供电的装置,电池包内的若干电池,需要通过汇流排进行串联或并联使用。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669865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汇流排,用于连接两个电池,汇流排包括:顺次相连接的第一安装部、第一拱形凸起部、连接部、第二拱形凸起部以及第二安装部;其中,第一安装部用于连接其中一个电池的正输出极柱,第二安装部用于连接其中另一个电池的负输出极柱;连接部用于连接镍片。
如上述技术方案,其采用了片状汇流排,实际上为了保证载流能力,汇流排具有一定的厚度,在焊接汇流排到电池上后会增加电池包纵向的高度,尤其是大电流模组,汇流排的宽度和厚度需要增加,导致空间占用率增加,提高了电池成组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保证载流能力且占用纵向空间小的汇流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排结构,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其中,
固定部在连接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两个固定部与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固定部上设置有连接槽;
连接部的下侧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相平行的设置有若干个,连接部的厚度小于固定部的厚度。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凹槽。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连接部朝向连接槽的边上设置有圆倒角。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为矩形条,加强筋与加强筋之间通过镂空槽间隔。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为2mm。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固定部的厚度为1.5~2.5cm。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连接槽为圆形或矩形状。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和连接部采用铝材压铸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排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汇流排设置为固定部和连接部两部分,且在固定部上设置有连接槽,如此一来,在固定部与电池极柱进行连接后,极柱位于连接槽内,固定部会裹覆住极柱,由于极柱与固定部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且连接部上设置有加强筋,如此一来,能够保证该汇流排具有足够的载流能力,使其可降低厚度,从而避免导致电池包纵向高度增加,有利于电池模组的成组工作。
(2)本汇流排的连接槽设置为圆形状或矩形状,以适应电池极柱的形状,如此一来,在将固定部通过连接槽卡接电池极柱时,能够对电池模组起到约束作用,使得电池模组成组强度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990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瓶塞组件
- 下一篇:一种工业用方便除垢式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