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锅炉水蒸气载热循环式烟气余热回收单元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996680.3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01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庭;张茂勇;石文星;王宝龙;卢剑勇;李天成;韦发林;苗舰;王学勇;任姝颖;岑俊平;熊烽;倪文岗;李鑫;温耀欣;尹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3L15/00;F28C3/06;F28F25/02;F28F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锅炉 水蒸气 循环 烟气 余热 回收 单元 机组 | ||
一种燃气锅炉水蒸气载热循环式烟气余热回收单元机组,属于锅炉清洁燃烧与余热供热技术领域。采用水蒸气载热循环式烟气余热回收技术路线,其主要部件集成为竖向换热塔整体式结构,由下部的撬装水力模块、中上部的烟气喷淋换热器和上部的全热空预器组成,烟气自塔中部进入高温换热区并直接与热网回水逆流换热,热网回水被加热后返回,烟气再上升到低温换热区并与全热空预器塔底水池来的低温余热水逆流换热,再自塔顶排出;烟气低温段余热水与烟气分流后,由水泵送入全热空预器对锅炉进风加温加湿,低温出水则返回烟气低温换热区对烟气深度降温提热。该机组大幅简化烟气余热回收并加热热网回水的流程,减少设备占用空间及投资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锅炉水蒸气载热循环式烟气余热回收单元机组,属于燃气锅炉清洁燃烧与余热供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气锅炉排烟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其大量潜热及显热均虽排烟或排风白白散失了。为深度回收此类高湿烟气余热,目前常用的余热利用方式包括:间壁式节能器,基于吸收式热泵换热的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等,但前者存在腐蚀问题、换热材料造价高等问题,后者存在吸收式热泵需要大量驱动热源、造价高导致投资回收期往往较长等问题。
清华大学开发的“基于水蒸气载热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列化技术,包括“一种烟塔合一的锅炉排烟全热回收与烟气消白装置”(2017206805342)等,采用从烟气低温段回收余热加热低温余热水、并用于对锅炉进风加温加湿从而提高排烟含湿量及其露点温度、再从烟气高温段回收余热用于加热热网回水等低温余热水的方式,实现了将排烟温度大幅降低到20~ 30℃并全面回收其显热和潜热的目的,但其中的换热器结构及配套设备较多,存在着占用空间较大、水风系统阻力较大会增大耗电量、初投资仍然偏高等问题,因此其换热方式及设备系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另外,烟囱所含大量水蒸气等导致明显的白雾现象,燃气锅炉的NOx排放指标要求越来越高,有必要对烟气进行“消白”治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针对上述燃气锅炉排烟中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状况,采用基于水蒸气载热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其中主要余热回收设备部件均布置到烟气余热回收单元机组内,可实现提取含有大量水蒸气的锅炉排烟的余热以用于加热热网水和锅炉进风,从而实现锅炉排烟的深度余热回收和实质性消白治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996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