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便的电池电量检测及显示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04180.3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31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宝林;仲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晶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7 | 分类号: | G01R31/38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便 电池电量 检测 显示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池检测领域内的一种简便的电池电量检测及显示电路,包括被测电池,被测电池分别与稳压电路和基准电路相连,稳压电路与分压电路相连,分压电路与比较电路相连,比较电路分与显示电路和基准电路相连;被测电池经稳压电路输出一个稳定电压V,稳定电压V经过分压电路后得到多个分组电压,分组电压加持到比较电路中,与经过基准电路处理后得到的基准电压VR做对比,由于基准电压VR在电池满电时是大于分路电压的,此时显示电路发光,当电池电量不断下降后,基准电压小于分路电压,则显示电路的光源会逐个熄灭,当显示电路全部熄灭后,表示电池电量不足,需要及时更换或者充电,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电池电量检测和显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检测领域内的电池检测及显示电路。
背景技术
许多电池供电的电子产品一般都需要对电池的电量进行检测,以向用户报告剩余的电池电量。通常采用的方案是通过MCU以一定的频率对电池进行模拟采样检测,再经过数模转换功能,显示电量值,设计电路较为复杂,开发和物料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的电池电量检测及显示电路,电路简单,开发和物料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电池电量检测及显示电路,包括被测电池,被测电池分别与稳压电路和基准电路相连,稳压电路与分压电路相连,分压电路与比较电路相连,比较电路分与显示电路和基准电路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被测电池经稳压电路输出一个稳定电压V,稳定电压V经过分压电路后得到多个分组电压,分组电压加持到比较电路中,与经过基准电路处理后得到的基准电压VR做对比,由于基准电压VR在电池满电时是大于分路电压的,此时显示电路发光,当电池电量不断下降后,基准电压小于分路电压,则显示电路的光源会逐个熄灭,当显示电路全部熄灭后,表示电池电量不足,需要及时更换或者充电,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电池电量检测和显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稳压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1和稳压管D1, 限流电阻R1的一端与电池正极相连,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D1的阴极和分压电路相连,稳压管D1的阳极与分压电路相连并接地。
这样电池通过限流电阻R1使稳压管D1产生一个稳定的电压V供分压电路分压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分压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分压电阻R2、分压电阻R3、分压电阻R4、分压电阻R5以及分压电阻R6,分压电阻R2的一端与限流电阻R1相连,分压电阻R3、分压电阻R4、分压电阻R5以及分压电阻R6的两端均与比较电路相连,分压电阻R6与稳压管D1的阳极相连并接地。
这样稳定的电压V通过R2、R3、R4、R5、R6组成的分压电路,进行分压后分别得到V1、V2、V3、V4送入比较电路,进而与基准电路产生的基准电压VR作比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比较电路包括比较器U1A、比较器U1B、比较器U1C以及比较器U1D,比较器U1A和比较器U1B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分压电阻R3的两端相连,比较器U1B和比较器U1C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分压电阻R4的两端相连,比较器U1C和比较器U1D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分压电阻R5的两端相连, 比较器U1A、比较器U1B、比较器U1C以及比较器U1D的反相输入端与基准电路相连,比较器U1A、比较器U1B、比较器U1C以及比较器U1D的输出端与显示电路相连。
能够将分压电路产生的电压V1、V2、V3、V4分别与基准电路产生的基准电压VR作比较,这样通过四路比较器将电池电量分成四个档位进行检测,更准确的比较电池的残余电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基准电路包括阻值相等的基准电阻R7和基准电阻R8,基准电阻R7的一端电池的正极相连,基准电阻R7的另一端经比较器U1A、比较器U1B、比较器U1C以及比较器U1D的反相输入端与基准电阻R8的一端相连,基准电阻R8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1的阳极相连并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晶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晶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041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