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打印机稳定张力送丝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63505.5 | 申请日: | 202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74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东;何东东;黄旭;王璐;陈昕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H59/10 | 分类号: | B65H59/10;B65H57/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蔡学俊 |
地址: | 35011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打印机 稳定 张力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打印机稳定张力送丝机构,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沿送丝方向依次设有箔式线圈组件、限位送丝组件、加热组件以及压实裁切组件,所述箔式线圈组件包括两间隔且错位设置的箔式线圈,丝束依次绕设过两箔式线圈至限位送丝组件的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所述限位送丝组件包括经电机驱动的主动轮以及经气缸驱动径向移动靠近主动轮以利夹紧丝束的从动轮,所述压实裁切组件包括经压实气缸驱动与丝束同向移动的辊压架,所述辊压架上转动连接有压辊,压实气缸旁侧设有以利裁断丝束的激光器,提供了碳纤维打印机稳定张力送丝机构,结构简单且有效解决纤维大模量导致的张力突变问题,保证打印过程的可靠性及打印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纤维打印机稳定张力送丝机构。
背景技术
大多数高性能的热塑性塑料在熔融温度下,因其粘度仍然较高而不能很好地浸渍纤维织物,同时影响增材制造时层间强化。因此,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最大的困难在于热塑性树脂的高粘度。
针对纤维丝束模量大、柔软且黏性高,在纤维输送到打印过程中张力波动大导致控制难度极大,极易造成输送系统不稳定和铺放精度下降这一技术难题,开展高模量粘性纤维丝束张力稳定控制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新型纤维预浸丝束张力控制机构与控制方法,实现纤维丝束的稳定张力控制,保证打印过程的可靠性及打印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碳纤维打印机稳定张力送丝机构,解决纤维大模量导致的张力突变问题,采用模糊PID算法实现多丝束张力精确快速调控,保证打印张力一致性。并采用远红外加热快速熔融基体,配合压辊实现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特种工程塑料的制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碳纤维打印机稳定张力送丝机构,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沿送丝方向依次设有箔式线圈组件、限位送丝组件、加热组件以及压实裁切组件,所述箔式线圈组件包括两间隔且错位设置的箔式线圈,丝束依次绕设过两箔式线圈至限位送丝组件的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所述限位送丝组件包括经电机驱动的主动轮以及经气缸驱动径向移动靠近主动轮以利夹紧丝束的从动轮,所述压实裁切组件包括经压实气缸驱动与丝束同向移动的辊压架,所述辊压架上转动连接有压辊,压实气缸旁侧设有以利裁断丝束的激光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于箔式线圈组件处开设有供两箔式线圈置放的安装槽;所述壳体于限位送丝组件处开设有供主动轮与从动轮置放的限位腔。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经主动轴与固连在壳体外的电机连接驱动,从动轮经从动轴穿设且从动轴两端均延伸出壳体,从动轴两端部分别经气缸活塞端连接以驱动从动轮靠近或远离主动轮,所述气缸均固连在壳体外侧,壳体上开设有供从动轴滑动的滑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固设有与限位腔相通的送丝导轨,所述加热组件固设在送丝导轨背侧以加热丝束。
进一步的,所述送丝导轨下端延伸出壳体,所述压实气缸伸缩端与呈U型的辊压架铰接,所述压辊经连轴穿设于辊压架内,该连轴与辊压架转动连接,连轴两端均穿出辊压架,所述辊压架两侧对称设有导向板,两导向板上均开设有与送丝导轨平行且同向延伸的导向槽,该连轴两端分别穿过两导向槽并经其导向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为红外加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丝束输入端设置有编丝机构及监控机构,所述箔式线圈上设有张力传感器,该张力传感器与监控机构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计了具有缓冲功能的张力调控机构,能够解决纤维大模量导致的张力突变问题,同时可采用模糊PID算法实现多丝束张力精确快速调控,保证打印张力一致性。并采用远红外加热快速熔融基体,配合压辊实现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特种工程塑料的制备,该碳纤维打印机稳定张力送丝机构结构简单,步序稳定。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635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调平的重锤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泡棉排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