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白细胞分类光学检测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76311.9 | 申请日: | 2022-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57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唐大伟;鹿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 代理人: | 李珊珊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白细胞 分类 光学 检测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白细胞分类光学检测模块,包括激光组件、鞘流组件、接收组件以及屏蔽组件。由激光源供电后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经过消光组件后形成一束光,光穿透过鞘流器照射在其内部流过的细胞上,其中鞘流器内部设置的液体通道仅允许单个细胞通过,检测分类结果更加精确;细胞受到光线照射后会产生散射光传输至接收组件上,通过控制模块对光电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白细胞的分类结果;同时通过屏蔽组件套设在外侧,为整体设备提供封闭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尤其是外部光线对光传输以及分类检测等过程造成干扰,结果更加准确。另外鞘流组件中鞘流器设计的体积较小,实际占用空间更小,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白细胞分类光学检测模块。
背景技术
白细胞分类是在进行血液显微镜检察时,将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一种医学检测法。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另外,原始粒细胞是粒细胞发育的始祖细胞或幼稚细胞,会出现在某种病人的血液中,如在白血病病人的血液中出现,原始粒细胞不归为常规分类细胞,其成分嗜碱性在染色后会成蓝色。上述各类细胞它们各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在环境医学研究中白细胞分类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目前的白细胞分类仪器通常是按照白细胞的体积分群,小于90FL者为淋巴细胞,大于160FL者为大细胞区,即单核细胞,位于90FL与160FL中间的为粒细胞,粒细胞中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因此这类白细胞检测设备只是简单的根据白细胞体积大小将白细胞分成了三类,分类不够精确,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尤其是外界光线的干扰,检测分类结果不准确。因此现有技术中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白细胞分类光学检测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白细胞分类光学检测模块,包括激光组件、鞘流组件、接收组件以及屏蔽组件,所述激光组件包括用于发射光线的激光源以及沿光线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平凸透镜与柱面透镜;所述鞘流组件包括鞘流针以及鞘流器,所述鞘流针首端连接进液管,末端通过管路连接鞘流器首端,所述鞘流器末端连接有废液管;所述接收组件包括第一光栏、第一接收板、第二光栏以及第二接收板,所述第一接收板对应设置在第一光栏的后端,所述第二接收板对应设置在第二光栏的后端,所述第一接收板设置在第二接收板的一侧且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屏蔽组件套设在激光组件、鞘流组件以及接收组件的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激光源发射的光波长为638nm。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激光组件还包括镜头支架以及镜头压块,所述镜头支架固定设置在激光源的后端,所述柱面透镜以及平凸透镜均固定设置在镜头支架的内部,所述镜头压块固定设置在镜头支架的外侧壁上且内部设置有光线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鞘流组件还包括鞘流器底座、鞘流器盖、接头座以及接头,所述鞘流器底座的顶端与鞘流器固定连接,底端与鞘流器盖固定连接,所述接头座固定设置在鞘流器盖的底端,所述接头设置在接头座上,所述鞘流针首端设置在接头内部,末端设置在鞘流器底座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接收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框以及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光栏,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接收板,所述第二固定框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光栏,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接收板,所述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接收板与第二接收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第一调节支架、第二调节支架以及底板,所述激光组件固定设置在第一调节支架上,所述鞘流组件以及接收组件固定设置在第二调节支架上,所述第一调节支架与第二调节支架均与底板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相互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763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