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验室寡核苷酸合成仪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12374.5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29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洪浩;洪亮;陶建;周洪如;王波辉;刘丹;王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凯莱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4/00;F17D1/14;F17D3/01;C07H21/00;C07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王西江 |
地址: | 300467 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室 寡核苷酸 合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寡核苷酸合成仪,实验室寡核苷酸合成仪包括:箱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驱动组件和连通管路,驱动组件设置在连通管路上;柜门,与箱体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容纳腔,柜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容器,设置在第一面板上,且容器设置在连通管路上,容器可用于装载试剂;阀组件,设置在第二面板上,且阀组件设置在连通管路上,阀组件能够控制容器与连通管路的连通或断开;合成件,设置在柜门上,合成件设置在连通管路上,合成件能够对试剂进行合成处理。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酸合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实验室寡核苷酸合成仪。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实验室寡核苷酸合成仪包括箱体、容器、阀组件和合成件,容器、阀组件和合成件设置在箱体上,容器内装载试剂,阀组件可控制容器内的试剂的流通状态,合成件可对多种试剂进行合成。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装置的整体布局不合理,从而会增加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管路的长度,如此不仅增加了管路中试剂交叉污染和残留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装置的生产成本,不利于装置的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室寡核苷酸合成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寡核苷酸合成仪,实验室寡核苷酸合成仪包括:箱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驱动组件和连通管路,驱动组件设置在连通管路上;柜门,与箱体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容纳腔,柜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容器,设置在第一面板上,且容器设置在连通管路上,容器可用于装载试剂;阀组件,设置在第二面板上,且阀组件设置在连通管路上,阀组件能够控制容器与连通管路的连通或断开;合成件,设置在柜门上,合成件设置在连通管路上,合成件能够对试剂进行合成处理,容器包括多个容纳瓶,多个容纳瓶排布在第一面板上,阀组件与多个容纳瓶连通,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连通管路包括第一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和第三连通管路,部分容纳瓶设置在第一连通管路上,部分容纳瓶设置在第二连通管路上,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连通管路内的试剂,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连通管路内的试剂,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均与第三连通管路连通,且合成件分别与第一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以及第三连通管路连通,第三连通管路用于排出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的试剂,阀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多个容纳瓶包括第一瓶组、第二瓶组以及第三瓶组,第一控制阀具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以及第一出口,第一出口与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连通,第二控制阀具有第三连通口、第四连通口以及第二出口,第二出口与第三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连通,第三控制阀具有第五连通口、第六连通口、第七连通口以及第三出口,第三出口与第五连通口、第六连通口以及第七连通口连通,第一瓶组与第一连通口连通,第二瓶组与第三连通口连通,第三瓶组与第五连通口连通,第二连通口与第四连通口连通,第一出口与第六连通口连通,第二出口与第七连通口连通,第三出口与第一驱动件连通,第三控制阀还设置有第二十一连通口,阀组件还包括第四控制阀,多个容纳瓶还包括第四瓶组,第四控制阀具有第八连通口、第九连通口、第十连通口以及第四出口,第四瓶组与第四出口连通,第八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第九连通口与第二十一连通口连通,第十连通口与第四连通口连通。
进一步地,阀组件还包括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多个容纳瓶还包括第五瓶组,第五控制阀具有第十一连通口和第五出口,第六控制阀具有第十二连通口和第十三连通口,第十一连通口与第五瓶组连通,第五出口与第十二连通口连通,第十三连通口与第二驱动件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均匀排布在第二面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凯莱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凯莱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123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