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翻盖结构及用于翻盖结构中的扭簧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14182.8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41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2J7/00;F16F1/14;F16F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路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盖 结构 用于 中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盖结构及该翻盖结构中的扭簧,翻盖结构包括相互枢接的盖体和盒体,盖体上成型有向外突出的枢接部,盒体上设置有与枢接部对应的安装部,枢接部上设置有转轴,该转轴与安装部中对应的枢接孔配合实现盖体与盒体的可翻转连接;枢接部与安装部之间设置有一扭簧,该扭簧的包括:与枢接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部、与安装部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部、以及连接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的簧管部;盖体相对盒体转动实现翻盖过程中,第一转动部的位置随枢接部转动发生变化,带动簧管部的位置发生变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扭簧可分别对盖体在开启和合拢状态下均施加力矩,确保盖体不论在开启或者合拢状态下均保持相对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盒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用于耳机充电盒的翻盖结构及该翻盖结构中的扭簧。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蓝牙技术的成熟,目前的耳塞式耳机产品的无线技术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无线耳机由于没有外接数据线,所以需要通过自身的电池供电,这样就需要经常充电。目前常见的无线耳机充电器不同于传统的充电结构对插式充电,由于其体积小,一般都采用接触式充电。即在无线耳机上设置两个充电电极点。耳机的充电盒采用盒体造型,于充电盒上成型有与无线耳机造型对应的充电容腔,于充电容腔内设置有两个充电的弹性电极柱。当把无线耳机放入充电容腔后,充电电极点与弹性电极柱接触,二者形成电性连接,从而开始进行充电。
为了保证耳机不会掉落,充电盒的盒体上设置有盖体。现有产品中,盖体与盒体之间采用的是枢接结构。为了保证充电盒的盖体与盒体在开启状态或合拢状态可以形成定位,即当盖体开启状态下,盖体与盒体之间的位置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在重力作用下自动盖合的情况,反之亦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通常需要在盖体与盒体的枢接位置设置扭簧,通过扭簧的自身弹力维持盖体与盒体相对位置的稳定。但是常见的扭簧产生的扭力只有一个方向,其无法确保盖体与盒体在开启和合拢状态下均提供维持稳定状态的扭力,所以通常还需要结合卡扣结构,即通过卡扣结构令充电盒在合拢状态下保持稳定,通过扭簧的扭力令充电盒在开启状态下保持稳定。但是,这样当使用时间过长后,由于材料的磨损和弹性形变,导致卡扣配合失效,盖体难以稳定与盒体配合,就会导致盖体松动,而令耳机有从充电容腔掉落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用于耳机充电盒的翻盖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翻盖结构,包括相互枢接的盖体和盒体,所述的盖体上成型有向外突出的枢接部,所述的盒体上设置有与枢接部对应的安装部,枢接部上设置有转轴,该转轴与安装部中对应的枢接孔配合实现盖体与盒体的可翻转连接,所述的枢接部与安装部之间设置有一扭簧,该扭簧的包括:与枢接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部、与安装部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部、以及连接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的簧管部;盖体相对盒体转动实现翻盖过程中,第一转动部的位置随枢接部转动发生变化,并带动簧管部的位置发生变化,第一转动部和簧管部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转轴由枢接部两侧分别延伸出,并插入安装部中对应的枢接孔中,于枢接部中间段形成有凸出部,所述的第一转动部可转动连接于该凸出部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转动部与凸出部之间采用轴孔配合或者卡嵌配合方式实现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装部包括:于盒体上对应枢接部位置开设的缺口、位于缺口两侧与转轴配合的枢接孔、位于缺口内用于承载扭簧第二转动部的限位部;盖体与盒体配合状态下,所述的枢接部位于缺口内,盖体与盒体之间通过转轴相互枢接,所述的扭簧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分别可转动连接至枢接部和限位部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转动部与限位部之间采用轴孔配合或者卡嵌配合方式实现可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141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片及骨传导发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废弃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