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14561.7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27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麻三勇;麻书玉;麻林杰;麻林强;麻书华;麻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业 地下工程 墙体 接茬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属于防水领域,其包括若干模板和若干第一立杆,模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面标高高于顶板下挂梁的底部标高,支撑板与顶板下挂梁之间留有空间,若干相邻模板之间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组件连接,若干相邻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第一立杆设置有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撑组件,模板与地下室底板的上翻梁紧抵。本申请具有使逆作法中的后浇连续墙和顶板下挂梁之间紧密接茬,杜绝墙体与顶板下挂梁因二次混凝土浇筑不密实而产生空腔或缝隙,增强二次浇筑混凝土墙板与顶板下挂梁部位的施工质量,减少水从后浇连续墙和顶板下挂梁之间流出导致墙体渗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建(构)筑物逆作法施工工法的原理是:地下多层建(构)筑物逆作法施工是建筑深基坑施工中,主体地下结构与基坑支护结构相结合的一种施工方法。即永久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结构相结合、永久结构竖向构件与基坑支撑临时立柱相结合、永久结构梁板与基坑水平支撑相结合。在完成地下连续墙或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以及工程桩和逆作支撑柱桩后,地下室结构自上而下施工,利用已完成的围护结构和楼板结构自身的能力对基坑形成支护能力,地上结构在完成±0.000结构后向上施工。
通常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的施工中,先将地下室的顶板和梁进行浇筑,然后在钻孔灌注桩上植筋并在植入的钢筋上绑扎地下室墙体的钢筋,然后安装地下室墙体浇筑模板,随后浇筑混凝土至模板内,完成地下室墙体的施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逆作法施工的墙体和梁非一次性浇筑完成,导致梁的下挂部分和墙之间接茬部分经常连接不充分,容易出现缝隙,从而容易导致土体内的水从钻孔灌注桩之间的缝隙流墙体后从地下室梁的下挂部分和后浇连续墙之间的连接处渗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在浇筑后浇连续墙时,地下室梁的下挂部分与后浇连续墙的顶部能充分结合,减少水从后浇连续墙和地下室梁的下挂部分接茬处渗出,本申请提供一种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逆作业法地下工程墙体接茬装置,包括若干模板和若干第一立杆,所述模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标高高于顶板下挂梁的底部标高,所述支撑板与顶板下挂梁之间留有空间,若干相邻所述模板之间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组件连接,若干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立杆设置有用于支撑模板的支撑组件,所述模板与地下室底板的上翻梁紧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混凝土从支撑板与下挂梁之间的灌入下挂梁、上翻梁、支护桩和模板围成的空间内,并将混凝土灌至超过下挂梁底部标高部分,从而完成后浇连续墙的浇筑,待混凝土达到初凝时间后,拆除模板,然后将多余的伸出下挂梁混凝土凿除。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超过了下挂梁的底部,使后浇混凝土与下挂梁充分结合,从而减少后浇连续墙与下挂梁底部之间接茬不紧密导致渗漏的现象。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销钉和销片,所述模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块,相互拼接的两个所述模板上相邻的第一连接块一一对应,所述销片从两个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块穿过,所述销钉穿过销片,并且所述销钉与销片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销钉卡紧销片,使两块相邻的第一连接块相互紧抵,从而使两块相邻的模板之间相互紧抵,加强了模板之间的连接,减少在浇筑后浇连续墙的过程中出现涨摸和漏浆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连接螺杆,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块,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二连接块一一对应,所述连接螺杆从两个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块穿过,所述连接螺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第二连接块紧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螺杆两端的固定螺母分别紧抵两块第二连接块,从而使两块连接块相互抵紧,进而使两块支撑板之间相互紧抵,减少在浇筑后续连续墙的过程中出现漏浆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14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过压双重保护模块
- 下一篇:排气式密炼单螺旋杆挤出造粒机组